圖表1:生態工業園區特征一覽表
圖表2:生態工業園區的分類
圖表3:生態工業園區基本結構
圖表4:綜合型生態工業園區基本組成及運作模式示意圖
圖表5:循環經濟4R原則
圖表6:循環經濟的運行模式
圖表7:園區規劃的主要步驟
圖表8:近年來生態工業園主要政策一覽表
圖表9:我國土地監管政策一覽
圖表10:綠色理念“十四五”規劃目標(單位:%)
圖表11:2016-2022年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規模(單位:萬公頃)
圖表12:2022年國有建設用地供應結構(單位:%)
圖表13:2016-2022年國有建設用地出讓面積及成交價款情況(單位:萬公頃,萬億元)
圖表14:2022年全國主要城市分用途地價水平(元/平米)
圖表15:2009-2022年全球GDP運行趨勢(單位:%)
圖表16:2012-2022年美國國內生產總值變化趨勢圖(單位:億美元,%)
圖表17:2014-2022年日本GDP變化情況(單位:萬億日元,%)
圖表18:2014-2022年歐元區GDP變化情況(單位:萬億歐元,%)
圖表19:2022年全球主要經濟體經濟增速預測(單位:%)
圖表20:2012-2022年中國GDP增長走勢圖(單位:億元,%)
圖表21:2015-2022年中國工業增加值及增速變化情況(單位:億元,%)
圖表22:2014-2022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長速度(單位:萬億元,%)
圖表23:2022年中國主要經濟指標增長及預測(單位:%)
圖表24:副產品交換型——丹麥卡倫堡生態工業園企業副產品交換示意圖
圖表25:廢物利用與集中處理型——日本Kokubo生態工業園廢物利用示意圖
圖表26:德國生態工業園主要管理措施
圖表27:我國主要生態工業園情況一覽
圖表28:截至2022年通過驗收批準命名的國家級生態工業示范園區一覽表
圖表29:截至2022年我國批準建設的國家級生態工業示范園區一覽表
圖表30:截至2022年國家級批準生態工業園區域分布情況(單位:個,%)
圖表31:生態工業園區三種開發模式匯總流程圖
圖表32:2017/2018年國內部分生態工業園固定資產投資情況
圖表33:2017-2022年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固定資產投資與增長速度(單位:億元,%)
圖表34:2022年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固定投資結構(單位:%)
圖表35:南昌高新區投資結構(單位:%)
圖表36:生態工業園區盈利模式
圖表37:生態工業園區盈利模式對比分析表
圖表38:包頭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資金籌措渠道分布(單位:%)
圖表39:石河子國家生態示范園區資金籌措渠道分布(單位:%)
圖表40:生態工業園供應鏈循環模式
圖表41:佳能的零件再利用TREE
圖表42:固體廢棄物處理靜脈產業鏈
圖表43:丹麥的“卡倫堡”生態工業園的物質循環
圖表44:包鋼生態工業園的生態工業網絡
圖表45:Brownsville生態工業園區
圖表46:國內虛擬共生模式生態工業園區
圖表47:按園區內企業地位分類及典型園區
圖表48:單中心型的生態園模式
圖表49:多中心型的生態工業園模式
圖表50:平等型的生態工業園模式
圖表51:伯恩賽德生態工業園中的平等型企業結構模式簡圖
圖表52:多元型的生態工業園模式
圖表53:按工業園發展模式分類及典型園區
圖表54:生態工業園區循環經濟模式的層次
圖表55:企業內部物料再生循環
圖表56:產業鏈整合模式
圖表57:規劃設計的基本原則
圖表58:生態工業園規劃步驟
圖表59:裝備制造產業生態工業鏈
圖表60:廢舊設備循環利用過程
圖表61:汽車零部件產業生態工業鏈
圖表62:廢舊汽車循環利用過程
圖表63:醫藥化工產業生態工業鏈
圖表64:新型冶金產業生態工業鏈
圖表65:食品飲料產業生態工業鏈
圖表66:包裝材料產業生態工業鏈
圖表67:電器電子產業生態工業鏈
圖表68:電子廢棄物循環利用過程
圖表69:紡織產業生態工業鏈
圖表70:建材行業生態工業鏈
圖表71:醫藥化工產業之間的連接
圖表72:醫藥化工產業與環保產業之間的連接
圖表73:制造業、食品飲料業與環保產業之間的連接
圖表74:醫藥化工產業與建材產業之間的連接
圖表75:醫藥化工產業與裝備制造業、汽車制造業之間的連接
圖表76:醫藥化工業、食品飲料業、第三產業及禽畜養殖業之間的連接
圖表77:廢棄物循環利用/處理結構等級
圖表78:企業間物質能量流動方式
圖表79:生態工業園區能源利用示意圖
圖表80:生態工業園區水資源循環系統示意圖
圖表81:循環經濟園區信息類型
圖表82:信息交換程序
圖表83:園區信息網絡系統構成圖
圖表84:綠色供應鏈管理流程圖
圖表85:環境標志產品技術要求
圖表86:傳統生產模式的能量系統圖
圖表87:產品或廢棄物循環利用的生產模式的能量系統圖
圖表88:其他系統副產品或廢物循環利用的生產模式的能量系統圖
圖表89:利用本系統產品生產多元產品的生產模式的能量系統圖
圖表90:生態工業園區能值流動系統圖
圖表91:園區企業/部門間能值流動方式
圖表92:對稱性共生企業集群組織結構
圖表93:非對稱性共生企業集群組織結構
圖表94:混合型共生企業集群組織結構
圖表95:生態工業園區能值評價指標體系(一)
圖表96:生態工業園區能值評價指標體系(二)
圖表97:IT產業鏈的彗星圖
圖表98:虛實結合的生態工業園模式
圖表99:2016-2022年珠三角地區生產總值情況(單位:億元)
圖表100:環渤海地區生態工業園產業鏈分析
圖表101:四川省主要產業集群
圖表102:大西南產業區域劃分
圖表103:大西南虛擬生態工業園主要產業鏈
圖表104:合肥經濟開發區產業集群現狀
圖表105:合肥高新區主要經濟技術指標
圖表106:2022年合肥高新區“十四五”發展目標
圖表107:合肥經濟圈整體發展對各個城市提出的功能要求
圖表108:截至2022年中國生態工業園分布概況(單位:個)
圖表109:2015-2022年廣州開發區規模以上工業產值與增長速度(單位:億元,%)
圖表110:2022年廣州開發區工業總產值分布(單位:%)
圖表111:2022年廣州開發區內現有企業發展狀況
圖表112:園區內環境治理成果
圖表113:廣州市發展經濟開發區優惠政策
圖表114:廣州開發區基礎設施建設成果
圖表115:廣州開發區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經營管理SWOT分析
圖表116:2022年園區內主要經濟指標
圖表117:園區物質代謝與能量流動
圖表118: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優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