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表1:生態城市概念模型圖
圖表2:國內“生態城市”主要理論
圖表3:不同角度“生態城市”的含義
圖表4:城市規劃的具體內容
圖表5:生態規劃具體原則
圖表6:生態設計的原理
圖表7:城市規劃與生態城市規劃的區別
圖表8:生態城市規劃理論發展
圖表9:生態城市建設經驗總結
圖表10:國內城市生態研究發展歷程
圖表11:《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主要目的及中國的承諾
圖表12:《京都議定書》的主要目的及中國的承諾
圖表13:“巴厘島路線圖”的主要內容及中國的承諾
圖表14:《哥本哈根協議》的主要內容及中國的承諾
圖表15:中國應對氣候變化主要措施
圖表16:2017-2022年中國GDP及其增長情況(單位:萬億元,%)
圖表17:2017-2022年我國公共事業行業設施建設投資走勢(單位:億元,%)
圖表18:2017-2022年我國第三產業增加值及占GDP的比重趨勢圖(單位:萬億元,%)
圖表19:2017-2022年我國城市化水平進展情況(單位:%)
圖表20:2023-2028年中國城鎮化率及預測(單位:%)
圖表21:2017-2022年我國平均氣溫趨勢圖(單位:攝氏度)
圖表22: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低碳生態城市建設領導小組成員表
圖表23: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低碳生態城市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成員
圖表24:《國家環境與健康行動計劃(2017-2022年)》主要目標
圖表25:《關于開展低碳省區和低碳城市試點工作的通知》主要任務
圖表26:《國家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綱要》主要目標
圖表27:《全國生態保護與建設規劃(2023-2028年)》城市生態建設重點
圖表28:礦產資源勘查主要目標
圖表29:2022年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主要目標
圖表30:礦山地質環境和礦區土地復墾主要指標
圖表31:礦山環境保護與治理規劃“十四五”目標
圖表32: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十四五”規劃目標
圖表33:國內清潔煤技術發展方向
圖表34:風能發電發展趨勢分析
圖表35:地熱能技術主要應用方式
圖表36:海洋能技術利用方式
圖表37:生物質能技術利用方式
圖表38:氫的轉化與應用情況
圖表39:生態城市規劃經濟社會環境分析與定位研究流程圖
圖表40:生態城市規劃經濟社會環境分析基礎指標
圖表41:生態城市規劃經濟社會環境分析指標詳解
圖表42:生態城市建設投資及運營分析
圖表43:生態城市規劃生態環境認知與承載力分析方法
圖表44:生態城市規劃關鍵自然要素
圖表45:生態城市生態功能區劃分
圖表46:生態城市生態功能區發展空間預判
圖表47:土地資源建設規模承載力分析方法
圖表48:水資源承載能力分析方法
圖表49:大氣環境承載能力分析方法
圖表50:人口承載能力分析方法
圖表51:生態城市規劃框架備選方案內容
圖表52:生態城市規劃框架備選方案評估方法
圖表53:交通框架編制核心原則
圖表54:交通規劃編制步驟
圖表55:城市中心區緊湊布局優點分析
圖表56:生態型工業區規劃核心原則
圖表57:工業企業按污染標準分類
圖表58:工業用地分類及在城市中的適宜位置
圖表59:開放空間生態規劃核心原則
圖表60:英國城市綠色空間體系
圖表61:規劃區基礎設施現狀關注要點
圖表62:生態城市能源基礎設施設計要點分析
圖表63:垃圾分類及運輸要點
圖表64:城市防災系統管理機制
圖表65:防災系統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與對策
圖表66:生態城市綜合防災系統優化原則
圖表67:生態城市綜合防災系統規劃步驟
圖表68:生態城市應急災害應急管理步驟
圖表69:傳統路網規劃設計相似
圖表70:后退街道紅線簡介
圖表71:國內外退線比較
圖表72:商業/混合用地退線設計傳統方式
圖表73:商業/混合用地退線設計推薦方式
圖表74:生態城市規劃中公共工程設計原則
圖表75:生態城市臨街界面設計建議
圖表76:綠色建筑優化太陽得熱和熱轉移建議
圖表77:被動式設計策略和氣候適宜區
圖表78:綠色建筑主動式設計技術
圖表79:主要國家生態城市建設模式比較
圖表80:美國生態城市規劃開發控制
圖表81:德國生態城市規劃管理體制
圖表82:德國生態城市規劃經驗借鑒
圖表83:法國生態城市規劃經驗借鑒
圖表84:瑞典“哈馬碧”濱水新城建設經驗
圖表85:瑞典生態城市規劃經驗借鑒
圖表86:挪威生態城市規劃經驗借鑒
圖表87:日本影響城市環境的主要手法
圖表88:巴西庫里蒂巴市建設規劃原則
圖表89:新加坡水利管理機構
圖表90:新加坡生態城市規劃經驗借鑒
圖表91:南京生態系統評價體系
圖表92:PSR模型
圖表93:生態城市規劃建設指標體系設計原則
圖表94:環境問題科學委員會提出的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結構
圖表95:可持續晴雨表
圖表96:生態示范區建設主要內容
圖表97:生態示范區建設階段目標
圖表98:生態區域建設類別
圖表99:生態破壞環境治理示范建設內容
圖表100:“國家生態縣”基本條件
圖表101:生態縣經濟發展指標(單位:元/人,噸標煤/萬元,m3/萬元,%)
圖表102:生態縣環境保護指標(單位:%,千克/萬元,m2,千克/公頃,‰)
圖表103:生態縣社會進步指標(單位:‰,%)
圖表104:“國家生態市”基本條件
圖表105:生態市經濟發展指標(單位:元/人,%,噸標煤/萬元,m3/萬元)
圖表106:生態市環境保護指標(單位:%,千克/萬元,m2/人)
圖表107:生態市社會進步指標(單位:%)
圖表108:“國家生態省”基本條件
圖表109:生態省經濟發展指標(單位:元/人,%)
圖表110:生態省環境保護指標(單位:%,千克/萬元)
圖表111:生態省社會進步指標(單位:‰,%)
圖表112:國家園林城市組織管理標準
圖表113:國家園林城市規劃標準
圖表114:國家園林城市景觀保護標準
圖表115:國家園林城市園林建設標準
圖表116:國家園林城市生態建設標準
圖表117:國家園林城市市政建設標準
圖表118:2022年住建部批準的國家園林城市名單
圖表119:城市生態環境指標(單位:℃,%,㎡)
圖表120:城市生活環境指標(單位: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