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見2023:《2023年中國工業廢水處理行業全景圖譜》(附市場現狀、競爭格局和發展趨勢等)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創業環保(600874.SH)、中電環保(300172)、節能國禎(300388.SH)、碧水源(300070)等。
本文核心數據:中國工業用水量;中國工業源廢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中國污水廠處理能力;中國工業廢水處理行業市場前景預測
行業概況
1、定義
(1)工業廢水的定義
工業廢水是指工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污水和廢液,其中含有隨水流失的工業生產用料、中間產物和產品以及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污染物。隨著工業的迅速發展,廢水的種類和數量迅猛增加,對水體的污染也日趨廣泛和嚴重,威脅人類的健康和安全。工業廢水通常分為以下4種:
(2)工業廢水處理的定義
工業廢水處理,指的是工業生產過程用過的水經過適當處理回用于生產或妥善地排放出廠,包括生產用水的管理和為便于治理廢水而采取的措施。
工業廢水處理分類兩大類:中水回用處理和污水達標排放處理。工業上可以利用中水回用技術將達到外排標準的工業污水進行再處理,一般會加上軟化器,RO,EDI/混床等設備使其達到軟化水,純化水,超純水水平,可以進行工業循環再利用,達到節約資本,保護環境的目的。污水達標排放處理指各項指標都達到國家或地方排放標準的外排污水處理。
2、產業鏈剖析:產業鏈條長
從工業廢水處理行業產業鏈上下游來看,工業廢水處理上游主要包括工業廢水處理設施、工業廢水處理設備以及工業廢水處理藥劑的提供;中游主要是工業廢水處理設施的運維,從目前來看,我國工業廢水處理項目運營方式主要分為BOT、TOT、DBO以及委托經營等;工業廢水處理下游是工業廢水處理末端市場,主要是指中水回用、污泥處理以及污水排放等后續環節,產業鏈長。
行業發展歷程:行業處在突飛猛進階段
建國以來,我國工業廢水處理行業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20世紀60年代,我國工業廢水處理行業專業人員季度缺乏,工業廢水處理技術落后,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工業廢水處理行業快速發展,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工業廢水處理設施不斷完善,工業廢水處理行業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
行業政策背景:政策加持,工業廢水處理行業前景可期
為改善生態環境,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推動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引導工業廢水處理行業發展,為我國水環境改善奠定了政策基礎。
行業發展現狀
1、工業用水量整體情況
2015-2021年,我國工業用水量及占總用水量比例整體呈逐年遞減趨勢。一方面國家對于工業用水調控政策實施有力,另一方面,我國工業企業的節水意識亦不斷增強。2022年6月,水利部發布數據,2021工業用水為1049.6億立方米,占用水總量的17.7%。總的看來,我國工業用水管理成效顯著。
2、工業源廢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據中國生態環境部發布的《全國生態環境統計公報》,2016-2021年,我國工業源廢水主要污染物有COD(化學需氧量)、氨氮、總氮,整體的排放量呈下降趨勢,說明我國對于工業廢水處理能力有所加強,工業廢水處理質量亦有所提升。具體來看,COD一直是工業源廢水排放量最大的污染物類別,據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21年中國生態環境統計年報》數據顯示,2021年為42.3萬噸,化學需氧量表示在強酸性條件下重鉻酸鉀氧化一升污水中有機物所需的氧量,可大致表示污水中的有機物量。其次為總氮,2021年排放量為10萬噸。
3、工業廢水處理廠處理能力
我國在10多年前就已開始治理工業廢水,并不斷加大投入,大部分工業企業也都建設了廢水處理設施;同時,國家實行排污許可證制度,要求直接或者間接向水體排放廢水的企業事業單位,應取得排污許可證。但由于違法成本低,加之監管不到位、執法不嚴等原因,工業企業偷排、造成嚴重環境污染的現象仍舊頻頻發生。廢水污染事件引發社會輿論持續關注,并將進一步成為推動政府出臺更嚴格治理政策措施的催化劑。
根據住建部部公布的《城鄉建設統計年鑒》中披露的數據顯示,2012-2021年,我國城市和縣城污水處理廠的處理能力逐年遞增,且城市污水處理廠的處理能力較強。據2022年10月,住建部發布的最新數據,2021年,我國城市污水處理廠的處理能力為20767萬立方米/日,縣城污水處理廠的處理能力為3979萬立方米/日,合計24746萬立方米/日。
產業競爭格局
1、區域競爭:廣東企業數量最多
根據企查貓查詢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工業廢水處理注冊企業主要分布在長三角和珠三角等地,其中廣東、黑龍江和江蘇是工業廢水處理企業主要注冊的熱土。
從代表性企業分布情況來看,北京、江蘇、廣東、安徽地區代表性企業較多。同時,上海、廣西和山東也有部分代表性企業分布。
2、企業競爭:參與者眾多,各領域競爭者優勢不同
(1)工業廢水處理企業競爭格局
目前,伴隨生態文明建設進入快速發展期,“兩山論”理念繼續深化,環境產業逐漸走向系統化、專業化、生態化服務新時代。面對持續變化的外部環境以及繼續趨嚴的環境監管力度,水務企業堅持合作共生、創新發展,不斷突破行業變局探尋新的增長點。
目前零排放、資源化都是工業水處理關注重點,一些技術型企業擁有獨家的技術優勢,得到了行業及資本市場的高度青睞。2022年5月,中國水網公布的2021年度水業細分領域-工業及園區水處理領域領跑及單項能力領跑企業榜單顯示,共有20家企業入圍“領跑企業榜單”,具體如下表所示:
(2)工業廢水再生利用競爭格局
目前,我國中水回用行業面臨的競爭格局是市場集中度較低,競爭激烈,少數企業在水處理部分領域具有一定的技術優勢,此外與國外相比,行業內企業規模偏小。世界水務巨頭、大型水務專業投資公司(國有或民營)、非水務類的投資集團(國有或民營)、水務類上市公司、地方性的水務公司等綜合性水務公司主導我國再生水市場,代表性企業有威立雅、蘇伊士集團、泰晤士水務、柏林水務等,具體分析如下:
行業發展前景及趨勢預測
1、千億元工業廢水處理產業市場有待挖掘
隨著環保政策對于產業端各企業要求逐步趨嚴,工業廢水處理普遍應用于各污水排放企業,市場規模逐步擴大。未來隨著各地工業園區建設的推進,以及政策的引導,工業廢水處理的滲透率將快速提高,市場規模將進入加快增速的階段。結合當前工業廢水處理行業的發展,前瞻預測,2023-2028年,中國工業廢水處理行業年復合增速將達8%,預計2028年,中國工業廢水處理行業市場規模將達4519億元。
2、工業廢水處理行業前景廣闊,地區發展不平衡程度降低,行業準入門檻及市場化程度逐步提高
在趨勢上,隨著各項利好政策發布,我國工業廢水處理行業未來短期時間內的巨大發展機遇。《“十四五”城鎮污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發展規劃》提出,2025年污水處理能力基本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2035年實現全覆蓋;新增2025年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區生活污水直排口和收集處理設施空白區,全國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力爭達到70%以上,2035年城市生活污水收集管網基本全覆蓋。污水處理行業前景廣闊的同時也存在一定的進入壁壘,只有具有成本和技術優勢的企業才能在行業不斷向前發展的大潮中立于不敗之地。
與此同時,隨著行業發展進入成長期,市場規模開始加速上升,企業數量開始爆發式增長,污水處理基礎設施建設規模不斷擴大,我國的污水處理行業地區發展不平衡程度會相對有所下降。,能夠吸引全國甚至全世界的滑雪旅游人群。目前,亞布力布力雪場就正在運作三山聯合,實現雪場的大型化。未來,這一趨勢將會愈發明顯。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工業廢水處理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咨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