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堪比“能源大黑洞”!研究警告:AI能耗堪比荷蘭年用電量【附AI/AIGC行業市場分析】
圖片來源:攝圖網
財聯社消息,近日,發表在《焦耳》雜志上的一項研究表明,人工智能(AI)對環境的影響可能比之前認為的要大。研究發現,人工智能每年最終消耗的能源與荷蘭、瑞典等國家一樣大,甚至更多,可能會破壞全球減少碳排放的努力。這篇論文的作者、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商業與經濟學院的博士候選人德弗里斯表示,基于技術的發展速度,這可能在短短幾年內實現。
人工智能模型經過訓練階段后,會過渡到推理階段,然后根據新的輸入生成信息。而推理階段消耗的能源似乎更多。研究公司SemiAnalysis表示,OpenAI公司需要3617臺英偉達的HGX A100服務器,總共28936個圖形處理單元(GPU)來支持ChatGPT,這意味著每天的能源需求就要達到564兆瓦時,這要比訓練階段的能源需求高得多。
德弗里斯表示考慮到未來幾年的預期產量,到2027年,新制造的人工智能設備的用電量將與荷蘭一樣多,這也與瑞典、阿根廷等國的用電量處于同一范圍。德弗里斯還承認,最壞的情況就是,僅谷歌一家公司的人工智能就可以消耗與愛爾蘭等國家一樣多的電力。
——全球人工智能行業市場規模分析
得益于深度學習等AI技術的進步,以及Al在各個行業的深入應用,產業發展迅速。根據沙利文的統計預測,2019年全球人工智能行業的市場規模約為1917億美元,初步估計2020年全球市場規模將達到2335億美元。
——人工智能商業化加速 應用場景愈發豐富
人工智能技術經過過去近10年的快速發展已經取得較大突破,隨著人工智能理論和技術的日益成熟,人工智能場景融合能力不斷提升,因此,近年來商業化應用已經成為人工智能科技企業布局的重點,歐洲、美國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人工智能產業商業落地期較早,中國作為后期之秀,近年來在政策、資本的雙重推動下,人工智能商業化應用進程加快。目前,人工智能技術已在金融、醫療、安防、教育、交通、制造、零售等多個領域實現技術落地,且應用場景也愈來愈豐富
——AIGC在各行業滲透度分析
目前,隨著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程度不斷加深,以及互聯網平臺的數字化場景向元宇宙轉型,人類對數字內容總量和豐富程度的整體需求不斷提高。AIGC作為當前新型的內容生產方式,已經率先在傳媒、電商、影視、娛樂等數字化程度高、內容需求豐富的行業取得重大創新發展,市場潛力逐漸顯現。與此同時,在推動數實結合、加快產業升級的進程中,金融、醫療、制造、工業等各行各業的AIGC應用也都在快速發展。
據IDC,2022年中國人工智能行業應用滲透度排名前五的行業依次為互聯網、金融、政府、電信和制造。另外,AI為自動駕駛、交通物流所賦予的價值也不容忽視,據預計,AI為交通領域創造3800億元的經濟價值。
——市場規模將持續擴大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測算,我國2023年AIGC市場規模預計可達到170億人民幣,2023-2025年是我國AIGC產業市場規模增長的第一階段,增長率維持在25%左右,2025年市場規模達到約260億人民幣。2025年開始,由于行業生態完善(特別是底層大模型完成對外開放),應用層蓬勃將帶動產業快速增長,年復合增長率將超過70%。預計2027年我國AIGC產業規模超600億人民幣,2028年開始,AIGC產業將延展出完整產業鏈,并在商業化場景上持續拓寬加深,深入變革行業。2028年奇,我國AIGC產業規模將持續保高速增長,2030年市場規模超萬億。
瑞士科學家研究稱,由熱而非電驅動的計算機可以運行為神經網絡和人工智能(AI)提供動力的算法,并降低其能耗。
什么樣的能量供給,才能保障日益強大的AI訓練能力?Open AI的創始人 Sam Altman(山姆·阿爾特曼)給出了答案,他認為雖然太陽能與儲能也可以實現這一目標,但核能才是最好的方式。阿爾特曼曾表示,他所投身的人工智能和核能這兩項事業是緊密相連的。未來的人工智能系統將需要消耗大量能量,核裂變和核聚變則可以幫助提供大量廉價的電力。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人工智能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等任何公開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內容,需要獲取前 瞻產業研究院的正規授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咨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