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國智慧交通行業發展現狀 多種智慧交通場景有利于提升交通運營效率【組圖】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海康威視(002415);通達電氣(603390);大華股份(002236);千方科技(002373);五洋自控(300420);眾合科技(000925);四維圖新(002405);皖通科技(002331);深城交(301091)等
我國智慧交通已經從探索逐步進入實際開發和應用階段,按應用領域主要可以分為智慧高速公路、智慧道路交通、智慧公交等陸上智慧交通系統;智慧航運、智慧機場與智慧港口等水上和空中交通系統。智慧交通具體的應用業務包括安全類、效率類與信息服務類,具體如下:
智慧機場在數字化轉型中快速發展
智慧機場是具有高度的感知、互聯和智能能力的機場,通過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技術手段,建立一套基于數字化系統的智能系統,實現實時、精準、充分地獲取機場服務和管理信息并加以梳理、分析、加工和利用,達到提升機場運行效率、提高旅客服務水平、創造價值收益、優化管理決策、提升應急處置能力等目標。隨著5G、AI、物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的不斷成熟,交通行業迎來數字化轉型的快速成長期,航空業的數字化水平正由“高速”增長向“高質”增長轉變,但機場在轉變的過程中依然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當前,機場仍存在疫情防控、日常運維、服務拓展等挑戰,而隨著產業數字化升級,在未來,機場作為人工智能、云計算、安防、碳中和等新型應用核心領域,將迎來廣泛的智慧應用商機,對城市經濟產生巨大的拉動作用。
智慧港口提升了生產作業效率
港口是水陸交通的集結點和樞紐,工農業產品和外貿進出口物資的集散地,船舶停泊、裝卸貨物、上下旅客、補充給養的場所。由于港口是聯系內陸腹地和海洋運輸(國際航空運輸)的一個天然界面,因此,人們也把港口作為國際物流的一個特殊結點。自2017年以來,國內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港口智慧化政策文件,支持港口加快智慧化建設,推動港口碼頭提升自動化水平。自動化碼頭建設是我國智慧港口發展的基礎。從全國自動化碼頭建設投產情況來看,洋山港區四期碼頭最早于2017年建成投產;青島港前灣港區2個自動化集裝箱泊位已投入運營;天津港實現了傳統集裝箱碼頭的自動化改造;廣州港南沙四期全自動化碼頭基本建成,成為大灣區首個全自動碼頭;北部灣港海鐵聯運自動化集裝箱碼頭順利開工;深圳媽灣智慧港成為我國散雜貨碼頭中率先完成自動化改造的碼頭。
近幾年,全國各大港口繼續利用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區塊鏈等技術提升智能化發展水平,國內自動化碼頭升級正在持續推進。智慧港口解決方案包含以下應用:
智慧軌交網絡建設不斷提速
城市軌道交通包括地鐵、輕軌、有軌電車、磁懸浮列車等多種類型。因為有軌電車和磁懸浮列車占市場的份額很少,所以一般泛指地鐵和輕軌。交通運輸部統計,2023年,我國累計新增了6條城市軌道線路,分別為武漢地鐵19號線、重慶地鐵18號線、天津地鐵11號線、鄭州地鐵12號線、貴陽地鐵3號線、南通地鐵2號線。2023年武漢、蘇州、長沙、西安、紹興、福州、鄭州、南京、北京9市新投運全自動運行城軌交通線路8條,智慧城市軌道建設成為國內城市目前城軌交通線路建設投資的主流,全國智慧城市軌道交通網絡建設不斷提速。城市軌道交通智能化主要解決方案如下所示:
智慧停車輔助車位資源高效配置
智慧停車系統平臺是利用物聯網和云計算技術,管理位于不同位置的停車場,并將分散的數據進行收集整合,通過對停車場的遠程在線管理,實現無處不在的停車導航、車位預定、錯時停車、在線支付等功能,從而提高停車場的停車服務效率。
智慧停車平臺不僅使得停車管理企業可以實時進行查詢、統計、分析管理,同時也為普通駕車者提供了停車導航、預定、預報、在線交易等方面的便捷。整體來看,智慧停車平臺主要包括智能停車場系統、平臺運營系統(包含聯網服務運營平臺、運營平臺)和手機客戶端三部分組成。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全球及中國智慧交通行業發展前景展望與投資戰略規劃深度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新賽道研究、投資可行性研究、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產業大數據、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十五五規劃等解決方案。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內容,請注明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更多企業數據、企業資訊、企業發展情況盡在【企查貓APP】,性價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業查詢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咨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