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ect id="8yo6l"><kbd id="8yo6l"><tbody id="8yo6l"></tbody></kbd></delect>

        1. <em id="8yo6l"></em>

            1. <em id="8yo6l"><label id="8yo6l"><nav id="8yo6l"></nav></label></em>

                  40%靠搞副業增長!110家消費企業財報分析來了

                  瀝金

                  作者|瀝金  來源|瀝金

                  中國消費品行業,正在從規模擴張,轉向價值競爭。

                  企業間的競爭已從渠道、營銷的比拼,升級為對消費趨勢洞察、產品創新、供應鏈效率及多元化布局等綜合能力的考驗。

                  在這個大背景下,有幾個值得關注的重要趨勢。

                  首先是普遍的紅利消失,能增長的企業都得有硬本事。消費疲軟與成本壓力成為行業常態,企業無法再輕松享受市場大盤增長帶來的紅利,想要增長,要么從競爭對手口中奪食,要么通過創造新需求來實現。企業間的競爭已從渠道、營銷的淺層比拼,徹底升維為對消費趨勢洞察、產品創新和供應鏈效率等綜合能力的終極考驗。

                  其次是業績極度分化,很多賽道呈現冰火兩重天。在同一市場環境下,企業的命運卻截然不同。很多傳統品類的企業持續下滑,另一方面很多新勢力增速驚人。

                  “第二增長曲線”的戰略地位凸顯,近乎40%的企業都靠多品牌、多產品矩陣的方式獲得增長。

                  面對主業的增長瓶頸,成功的企業不再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無論是東鵬憑借電解質水逆勢高增,還是衛龍靠蔬菜制品成功轉型,又或者安踏通過FILA及其他品牌矩陣撬動新增量,這些案例無不證明,能否成功培育新品牌、新品類,構建協同增長的多品牌矩陣,是決定企業能否在周期波動中保持穩健的關鍵。

                  1

                  食品飲料

                  2025 年上半年食品飲料行業呈現結構性分化特征,健康化、高端化與精準細分成為核心發展主線。

                  飲料板塊中,茶飲料市場格局固化與創新并存,農夫山泉茶業務半年營收首破百億,東方樹葉占據無糖茶大部分份額,而統一春拂綠茶以139.63%的份額增幅實現突破。功能飲料賽道持續擴容,東鵬飲料電解質飲料收入占比提升至 13.91%,與元氣森林共同推動該品類成為增長新引擎。

                  食品板塊分化加劇,方便面行業在承壓中謀變,統一通過湯達人等高端產品實現增長,康師傅則以優化低效終端換取利潤提升。烘焙與掛面等傳統品類面臨健康需求沖擊,桃李面包因產品結構調整滯后遭遇營收利潤雙降,克明食品掛面收入下滑 12.44%,凸顯傳統品類升級緊迫性。

                  特殊營養賽道表現突出,達能專業特殊營養業務增速 12.9%,并購動作強化其在醫學營養領域的布局。

                  整體來看,行業在消費疲軟背景下,通過品類創新、渠道優化與精準定價實現結構性增長,但成本壓力與市場競爭仍是企業共同挑戰。

                  1

                  2025年上半年,達能銷售額達137.37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148.41億元),同比增長4.2%;經常性營業利潤18.11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51.40億元),同比增長3.7%。

                  從細分業務看,CNAO大區各板塊呈現差異化增長態勢,其中專業特殊營養板塊表現最為突出。專業特殊營養(含愛他美、紐康特等品牌)作為增速最快的板塊,上半年銷售額達13.7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13.64 億元),同比增長12.9%;第二季度增速進一步提升至15.5%,銷售額達7.04 億歐元(約合人民幣58.4億元),成為驅動大區增長的核心引擎,反映出高端母嬰營養、特殊醫學用途配方等細分市場的需求持續釋放。

                  值得注意的是,達能在并購領域動作頻繁。繼去年收購醫學營養品企業Functional Formularies后,今年5月宣布完成對美國植物基品牌Kate Farms的多數股權收購,進一步強化在腸道健康和醫學營養領域的布局。達能高層還透露近期已接到多家企業關于收購合作的接洽意向,目前有多個項目正在推進。

                  2025年上半年,統一企業中國總營收170.87億元,同比增長10.6%;歸母凈利12.87億元,同比大幅增長33.2%。

                  從具體業務結構來看,飲料業務與食品業務雙輪驅動。飲料業務收入107.88億元,同比增長7.6%,其中茶飲料表現突出,收入50.67億元,同比增長9.1%。

                  公司重點打造的無糖茶產品“春拂綠茶”市場份額同比提升139.63%,成功躋身行業前六,在農夫山泉東方樹葉占據主導的市場格局中實現突破。電解質飲料“海之言”延續增長勢頭,通過場景化營銷在運動補水領域鞏固了競爭優勢。相較于上一年同期的數據,茶飲料、果汁的增速均有所放緩。

                  食品業務收入53.82億元,同比增長8.8%,增速較去年同期明顯改善。方便面作為傳統核心品類,在行業整體承壓的背景下,通過產品升級和渠道優化實現了穩定增長。以湯達人為代表的高端產品矩陣持續貢獻增量,湯達人、統一老壇酸菜牛肉面的品牌收益穩步增長,茄皇實現了雙位數增長,滿漢大餐實現了高雙位數增長。公司通過拓展火鍋面、拌面等細分品類,有效應對了外賣和速食替代品的沖擊。湯達人、統一老壇酸菜牛肉面的品牌收益穩步增長,茄皇實現了雙位數增長,滿漢大餐實現了高雙位數增長。

                  食飲消費市場往往是“充分競爭”,伴隨宏觀走弱趨勢,雖然上半年實現營收利潤雙增長,但統一依舊面臨不少挑戰:市場競爭白熱化,份額爭奪加劇;成本壓力與消費疲軟,利潤空間承壓;產品矩陣優化還需提速,品牌年輕化任重道遠。

                  2025年上半年,康師傅營收為400.92億元,同比減少2.7%;凈利潤為22.71億元,同比增長20.5%。

                  今年上半年,康師傅旗下兩大核心業務方便面和飲品營收占比分別為33.6%、65.7%。

                  方便面業務銷售額同比下滑2.5%至134.65億元。其中,容器面銷售額同比下滑1.3%至67.71億元;高價袋面銷售額同比下滑7.2%至50.92億元;中價袋面銷售額同比增長8.0%至13.72億元;干脆面及其他銷售額同比增長14.5%至2.3億元。

                  飲料收入同比下滑2.6%至263.59億元。其中,茶飲料收入同比下滑6.3%至106.7億元;水銷售額同比下滑6.0%至23.77億元;果汁銷售額同比下滑13.0%至29.56億元;碳酸及其他飲料收入同比增長6.3%至102.56億元。

                  康師傅減收增利背后反映了消費市場結構性變化帶來的挑戰,也揭示了康師傅轉型初步收獲的成效。

                  2025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256.22億元,同比增長15.56%,凈利潤為76.22億元,同比增長22.1%。

                  茶飲料和包裝飲用水業務仍是農夫山泉主要營收來源,占總營收比重超七成。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農夫山泉茶飲料業務實現營收100.89億元,首次半年突破百億,相比去年同期的84.3億元,多賣了16.59億元。

                  包裝飲用水業務也在回暖,上半年實現營收94.43億元,同比增長了10.7%。農夫山泉在半年報中稱,包裝水業務受去年網絡輿情的影響在減退。

                  但飲用水業務營收仍未回到2024年輿論前的水平——2023年同期,農夫山泉包裝飲用水業務營收超100億元。

                  今年上半年,農夫山泉在新產品、新渠道、新市場方面,全面發力。農夫山泉表示,在消費市場整體回暖、競爭格局日趨激烈的背景下,公司展現出的業績增長是其長期戰略、創新能力與資源優勢疊加的結果。

                  2025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107.37億元,同比增36.37%;實現歸母凈利潤23.75億元,同比增37.22%。

                  能量飲料作為主業,其銷售收入保持了較快增長;電解質飲料的銷售占比擴大。2025年上半年,能量飲料收入83.61億元,同比增長21.97%,仍保持了較快的增長水平。

                  此外,電解質飲料實現收入14.93億元,在收入中的占比擴大至13.91%,同比提升了7.86個百分點。由于電解質飲料的占比擴大,能量飲料的收入占比本期降至77.91%。

                  東鵬飲料2025年上半年展現出強勁增長動能,產品矩陣優化與全國化戰略成效顯著,長期發展潛力值得期待,短期業績表現積極。電解質飲料等新品爆發式增長為第二曲線注入活力,但需關注渠道下沉壓力及原材料波動風險。

                  2025年上半年,三只松鼠營收54.78億元,同比增長7.94%;凈利潤1.38億元,同比下滑了52.22%。

                  三只松鼠自我定位為“全品類+全渠道”的休閑零食制造商。自去年三季度以來,三只松鼠動作頻頻,其先后入股了硬折扣超市品牌愛折扣、乳飲品牌致養食品,同時推出多個子品牌,包括母嬰用品品牌“小鹿藍藍CARE”、方便速食品牌“超大腕”、精釀啤酒品牌“孫猴王”等,不過截至上半年,堅果仍是其主要的收入來源,占比約49.85%。

                  今年上半年,其堅果收入同比下跌了1.03%至27.31億元,綜合產品收入同比增長49.70%至13.98億元,烘焙產品收入同比增長了11.96%至6.82億元。而在毛利率層面,今年上半年,其堅果下跌了2.64%至23.91%;綜合產品毛利率同比增長了1.53%至32.01%,烘焙產品毛利率同比增長了1.09%至22.71%。

                  三只松鼠正在推進港股上市計劃。三只松鼠表示,公司計劃發行H股股票并申請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主要是為了進一步落實“高端性價比”總戰略,強化“制造、品牌、零售”前后一體化的全面布局,進一步促進公司全球品牌知名度提升及全球供應鏈體系建設,拓展境外融資能力。

                  報告期內衛龍實現總收入34.83億元,較去年同比增長18.5%,凈利潤約7.36億元,同比上升18.5%。

                  以“辣條”出名的衛龍美味,目前業務增長的主要驅動力早已不僅僅是“辣條”,還包括魔芋爽在內的蔬菜制品。半年報數據顯示,以魔芋爽為代表的蔬菜制品表現亮眼,貢獻收入21.09億元,較上年度同期增長44.3%,占總收入百分比由上年度同期的49.7%增至60.5%,超辣條所屬的調味面制品業務1.6倍,成為衛龍第一大業務板塊。

                  衛龍蔬菜制品的另一組成部分風吃海帶也表現出了極強市場潛能,或有機會成為公司的第三增長曲線。調味面制品收入的減少是衛龍主動調整的結果,0衛龍在財報中稱,主動調整資源配置,優化產品矩陣,也是衛龍圍繞市場變化和消費者需求,戰略性投資市場潛力更大的品類。

                  克明食品2025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1.38億元,同比下滑10.85%;歸母凈利潤1.00億元,同比下滑2.34%。

                  分產品來看,公司拳頭產品掛面增長動能不足。 2025年上半年,公司面條收入11.48億元,同比-12.44%,占總營收53.70%;外銷面粉收入1.59億元,同比減少16.28%;方便食品收入1.53億元,基本持平,同比增加0.23%;屠宰收入2.01億元,同比-18.93%;生豬養殖收入2.45億元,同比+18.73%,但成本同比上漲41.68%,毛利率驟降12.74%。

                  克明押注中高端,是在需求疲軟的大背景下找增量。如今消費者圖快,微加工的掛面不再吃香;加上市面產品長得都差不多,大家自然審美疲勞。高端區間對手少、溢價高,又恰好契合人們對品質的升級需求。走差異化細分,既能精準切中特定人群,又能樹立品牌辨識度,銷量和聲量都能順勢抬升。

                  桃李面包2025年上半年總收入26.11億,下降13.55%;歸母凈利潤2.04億元,同比下降29.7%。

                  公司在半年報中指出,市場消費趨勢的變化是營收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隨著消費者健康意識的提升,對烘焙產品的需求逐漸向低糖、低脂、高纖維等健康方向轉變。桃李面包的產品結構雖然在不斷調整,但在滿足消費者日益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方面,似乎仍稍顯滯后。

                  半年報中著重指出要發力線上業務,開發專屬產品,并且特別提到要借助大型商超的數字化資源,探索線上線下融合的模式,加大社區化和即時配送的布局力度。這一舉措被外界解讀為桃李面包要重點進軍美團買菜、京東到家、餓了么等能夠快速送達的即時零售平臺。

                  2025年上半年,雙匯發展實現營業收入284.1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2.97%;歸母凈利潤23.23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17%。

                  從細分產品來看,公司肉制品板塊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為112.07億元,營收成本為71.61億元,毛利率為36.10%,較去年同期增加0.61%;屠宰業營業收入137.69億元,營業成本為130.94億元,毛利率為4.90%,較去年同期減少0.26%。

                  雙匯發展屠宰業毛利率的下滑,主要與生豬養殖與屠宰市場的變化有著較大關聯。2025年上半年,豬肉受到供應寬松的壓制,豬價重心偏低,價格下跌導致收入端增長受限,這也是導致毛利率下滑的重要原因。

                  在營銷層面,雙匯發展建立“線上媒體種草、興趣電商轉化、貨架電商拓展、線下渠道收獲”的新品孵化路徑。上半年通過細分場景直播間搭建、達人精準種草、社交媒體持續互動,拉近與消費群體的距離,推動興趣電商新品銷量大幅提升,數字化營銷戰略初見成效。

                  元祖股份2025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8.29億元,同比下降13.71%;凈利潤123.45萬元,同比下降96.26%。

                  分產品類別來看,2025年上半年,元祖股份的蛋糕、中西糕點和其他類營業收入分別為4.12億元、3.62億元和2188.83萬元,同比分別下滑14.58%、13.64%和17.22%;蛋糕和中西糕點禮盒的毛利率分別為71.3%、56.9%。

                  元祖股份表示,報告期內,受宏觀消費市場需求承壓、行業競爭態勢加劇等多重因素的影響,為優化市場布局,公司積極開拓國內南部市場,同時對成熟市場經營效益不佳的門店實施優化閉店。

                  涪陵榨菜2025上半年實現營收13.13億元,同比增長0.51%;歸母凈利潤4.41億元,同比下降1.66%。

                  其中,作為主力的榨菜產品,上半年營收11.23億元,同比增長0.45%,占據總營收比重85.53%;銷量5.93萬噸,同比下降1%;平均售價18931.41元/噸,同比增長1.63%;毛利率58.08%,同比增長3.89%。價增量減,成為榨菜業務的真實寫照。

                  面對原材料成本下降、主營榨菜品類毛利率攀升的情況,涪陵榨菜“增收不增利”的成績單并不算理想。

                  鹽津鋪子2025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9.4億元,同比增長19.6%;歸母凈利潤為3.73億元,同比增長16.7%。

                  鹽津鋪子專注休閑零食行業,聚焦辣鹵零食、烘焙薯類、深海零食、蛋類零食、果干堅果以及蒟蒻果凍布丁等六大品類。報告期內,辣鹵零食實現營收13.2億元,同比增長47.05%;烘焙薯類實現營收4.59億元,同比下降18.42%;果干果凍實現營收4.28億元,同比增長9.01%;深海零食實現營收3.63億元,同比增長11.93%;蛋類零食實現營收3.09億元,同比增長29.57%。

                  在零食行業從增量競爭轉向存量博弈的背景下,鹽津鋪子正經歷從“渠道紅利驅動”到“品牌價值驅動”的深刻轉型。盡管短期業績增速放緩,但魔芋制品的爆發、供應鏈的垂直整合、全球化的布局,為其穿越周期提供了堅實支撐。

                  中國乳制品行業呈現出明顯的分化趨勢。

                  頭部企業如伊利股份表現穩健,通過多元化業務布局實現了營收與利潤的雙重增長,其奶粉、冷飲業務增速顯著,展現出較強的抗周期能力。蒙牛雖整體盈利提升,但依賴液態奶的結構性風險依然存在,常溫奶業務收縮尚未被新業務完全彌補,第二增長曲線仍需培育。

                  區域性乳企挑戰加劇。天潤乳業受疆外市場價格戰影響陷入虧損,全國化擴張受阻;三元股份雖凈利潤增長,但高度依賴投資收益,主業液態奶連續三年負增長,品牌高端化與全國影響力不足。

                  細分領域存在亮點。妙可藍多憑借奶酪業務的快速增長(尤其是餐飲工業系列)實現利潤大幅提升,顯示出品類創新的潛力;而飛鶴、李子園則因產品結構單一、過度依賴核心單品(嬰幼兒奶粉、甜牛奶),在行業調整期中業績波動劇烈。

                  整體而言,乳業競爭正從規模擴張轉向價值競爭,頭部企業加速轉型,中小乳企則面臨整合或深耕細分市場的抉擇。

                  1

                  2025年上半年,蒙牛營收415.67億元,下滑6.95%;歸母凈利潤20.46億元,下滑16.37%。

                  液態奶是蒙牛最重要的業務板塊,旗下特侖蘇、純甄、真果粒、每日鮮語等品牌家喻戶曉,常年為集團貢獻八成以上營收。但近年,蒙牛液態奶業務營收持續下滑,2024年該業務營收體量已從之前的超820億元縮水至730.7億元,下滑近11%。

                  財報指出,這主要受常溫奶需求疲軟、行業競爭加劇影響。需要注意的是,常溫白奶是整個乳制品市場規模最大的品類,對蒙牛而言,這部分縮水的營收還沒有其他業務能填補上,真正意義上的“第二增長曲線”還未形成。

                  2025年上半年,伊利股份實現營業收入619.33億元,同比增長3.37%,歸母凈利潤72億元,同比下滑4.39%。

                  2025年上半年,伊利股份液體乳營業收入為361.26億元,依然保持了行業第一的位置,常溫酸奶、常溫乳飲料、高端白奶市場份額全面增長;奶粉及奶制品業務、冷飲業務分別錄得了165.78億元、82.29億元的營業收入,分別同比增長14.26%、12.39%,均穩居市場第一。

                  從伊利發布的半年報看,穩定基本盤、強化優勢業務以及用創新拉動新增量,是伊利保持穩定增長的背后推動力,也為處于調整期的乳制品行業提供了“抗周期、謀增長” 的實踐范本。伊利在產品創新、渠道變革與全球化布局上的突破,推動行業從 “規模競爭” 向 “價值競爭” 加速轉型,為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2025年上半年,光明乳業實現營業總收入124.72億元,同比下降1.9%;歸母凈利潤2.17億元,同比驟降22.53%。

                  按產品類別分類來看,2025年上半年,公司液態奶貢獻營收66.05億元,同比下降8.64%;其他乳制品貢獻營收44.5億元,同比增長8.75%;牧業產品營收為5.18億元,同比下降13.76%。報告明確提及,現金流增長核心原因是“收到上海市閔行區吳中路578號、580號兩地塊的搬遷獎勵款”。

                  光明乳業在財報中表示,未來,乳制品行業仍將面臨競爭激烈、成本高位運行等經營風險。公司將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和優勢,不斷拓展市場,擴大經營規模;同時,進一步加強成本管理、費用管控,增強企業的競爭能力。

                  2025年上半年,妙可藍多實現總收入25.67億元,同比增長7.98%;歸母凈利潤1.33億元,同比增加86.27%。

                  奶酪主業增長穩健。2025H1,公司奶酪、貿易、液態奶業務收入分別為21.36、2.30、1.87億元,同比增長14.85%、3.69%、0.63%,奶酪業務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由去年同期的82.02%進一步增長至83.67%。

                  奶酪業務收入同比、環比持續增長。2025Q2,公司奶酪、貿易、液態奶業務收入分別為11.06、1.29、0.92億元,奶酪業務收入同比、環比均實現增長。

                  三大奶酪產品系列均延續正增長,餐飲工業系列增速領先。2025H1,公司即食營養系列、餐飲工業系列、家庭餐桌系列收入分別為10.83、8.16、2.36億元,同比+0.62%、+36.26%、+28.44%,餐飲工業系列憑借公司供應鏈及專業化服務優勢快速增長,家庭餐桌系列受益于渠道合作深化及整合帶來的優勢品項擴充也實現較快增速。

                  上半年,中國飛鶴實現營業收入91.51億元,同比下降9.36%;凈利潤10.33億元,同比下滑46.66%。

                  從經營分部來看,核心產品線遭遇滑鐵盧,作為營收支柱的乳制品及營養補充劑產品收入同比減少9.08%至91.43億元;原料奶業務更是斷崖式下跌79.82%,僅實現收入780.6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產品結構單一的風險在行業下行期也在被無限放大。2024年報顯示,飛鶴超九成收入依賴嬰幼兒配方及奶粉產品,第二增長曲線還未培育成功,業績隨行業周期波動明顯。

                  飛鶴將此次業績下降的主要原因歸結為:向消費者提供生育補貼、降低嬰幼兒配方奶粉的渠道庫存、政府補助減少、對全脂奶粉產品進行減值計提。

                  2025年上半年,三元股份實現營業收入33.31億元,同比下滑13.77%;實現歸母凈利潤1.83億元,同比增長43.33%。

                  作為核心板塊,三元股份液態奶業務2025年上半年實現營收20.1億元,同比下滑7.6%,連續三年負增長。盡管公司通過精簡SKU、聚焦大單品等策略優化產品結構,但高端化進展緩慢、品牌力不足等問題仍未解決。在消費者認知中,三元股份仍被視為“區域性乳企”,與伊利、蒙牛的全國性品牌存在差距。

                  三元股份的業績增長高度依賴投資收益,尤其是對北京麥當勞的股權投資。2025年上半年,公司投資收益高達1.77億元,其中來自麥當勞的投資收益達1.65億元,占凈利潤的90%。若剔除投資收益,三元股份的主業利潤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這種“靠投資輸血”的模式,暴露了其主業增長乏力的深層問題。

                  2025年上半年,天潤乳業實現營業收入13.95億元,較去年同期下滑3.30%,凈虧損達到2185.64萬元,同比下滑78.32%。

                  天潤乳業營收區域分為疆內和疆外,2025年上半年,兩者營收占比分別為53.6%、43.5%,造成此次天潤乳業營收下滑的“罪魁禍首”便是疆外市場,今年上半年,該公司疆內市場收入為7.48億元,同比增長3%,疆外市場收入為6.07億元,同比減少12.9%。

                  但在此前三年,相對于疆內市場的增幅放緩,疆外市場一直是拉動天潤乳業營收增長的主力。2022年至2024年,該公司疆內市場營收同比增幅分別為6.24%、6.03%、-6.31%;疆外市場營收分別同比增長26.93%、20.84%、9.25%。

                  對于此次疆外市場營收下滑的原因,天潤乳業認為是受整體市場銷售環境影響,市場陷入價格戰,致使疆外市場銷售承壓。

                  2025年上半年李子園營業收入約6.21億元,同比下降8.5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9612萬元,同比增長1.05%。

                  2025年上半年,李子園含乳飲料營收5.83億元,同比下降11.19%;其他飲料營收3582.51萬元,同比增長77.86%。從營收占比來看,含乳飲料上半年占比逾93%,仍為李子園收入主要來源,而含乳飲料營收下降直接導致公司上半年總營收下滑。

                  事實上,近年來李子園就患上了“甜牛奶”大單品依賴癥,雖然公司早就開始發展其他飲料以培養“第二增長曲線”,但其他產品沒有形成規模效應,效果并不明顯。2024年年報顯示,公司含乳飲料營收占比97%以上,另外三項產品乳味風味飲料、復合蛋白飲料及其他合計占比不足3%。

                  中國餐飲行業呈現出 “冰火兩重天” 的顯著分化態勢。

                  頭部品牌如海底撈、呷哺通過多品牌布局、外賣拓展及供應鏈優化,在逆勢中穩住了基本盤;海底撈外賣業務增長近60%,呷哺旗下呷哺呷哺品牌利潤大幅增長,湊湊則通過場景創新(如商務午餐)尋找增量。

                  細分賽道強者如達美樂中國、鍋圈食匯表現亮眼,區域性品牌如小菜園、綠茶集團通過逆勢擴張和運營優化實現了營收、利潤雙增長。

                  行業整體正從粗放擴張轉向精耕細作,那些能快速響應消費變化、持續優化運營效率的品牌,更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1

                  九毛九2025年上半年營收為27.53億元,同比下降10.14%;歸母凈利潤0.61億元,同比下降了16.05%。

                  九毛九的核心收入包括太二、慫火鍋、九毛九等。自2020年以來,太二的營收就已經超過九毛九,成為了集團營收的中流砥柱。但2025年上半年,這顆“壓艙石”出現了明顯松動:太二收入19.49億元,較上年同期的22.48億元下滑13.3%,跌幅超過了集團整體水平。

                  慫火鍋上半年營收4.17億元,同比下降3.5%,九毛九的表現更為慘淡,營收2.26億元,同比跌幅高達22.6%,成為三大品牌中下滑最嚴重的板塊。

                  整體來看,九毛九集團中 “扛業績” 的三大品牌,都面臨業績下滑困局,似乎尚未找到扭轉頹勢的突破口。業績下滑的關鍵原因,與大規模閉店有關。九毛九集團上半年關閉的餐廳總數是88家。論及原因,一個是租賃協議到期,另一個則是業績表現不理想。

                  2025年上半年,海底撈實現營業收入207.03億元,同比下降3.66%;凈利潤17.55億元,同比下降13.72%。

                  對于上半年業績下滑,海底撈方面表示,主要由于今年以來餐飲市場競爭加劇,顧客消費需求變化等影響。2025年上半年,海底撈外賣業務收入增長近60%。除了傳統火鍋外賣,主打“一人食”場景的海底撈“下飯火鍋菜”外賣增長迅速,上半年貢獻超過55%的外賣收入。

                  海底撈表示,未來將整合多品牌、多品類資源,打造海底撈外賣超級廚房,探索衛星店新模式,驅動收入與利潤雙增長。同時打通三方平臺與會員體系,搭建私域運營體系,進一步提升用戶黏性與運營效率。

                  2025年上半年,呷哺呷哺集團整體收入為19.42億元,同比下滑18.88%;歸母凈虧損0.84億元,同比下滑30.77%。

                  具體到各個品牌,呷哺呷哺品牌通過持續優化運營,利潤由2024年上半年的406萬元增長至2025年上半年的2973萬元,利潤大幅增長。

                  湊湊品牌通過產品創新和場景拓展,積極探索火鍋正餐外的消費場景,于2025年6月嘗試推出商務午餐、午市一人食等新型增長點,切入白領午餐需求場景。調味品業務表現突出,2025年上半年收入達4716萬元,同比增長4.8%,在食品行業處于領先水平。

                  呷哺集團表示,未來將持續優化會員產品矩陣,創新禮品卡等會員權益,結合時令節點推出差異化權益,并深化與第三方平臺的戰略合作,進一步擴大用戶覆蓋范圍。同時,集團將通過線上線下全渠道銷售,有效拓展消費場景,通過創新產品設計強化會員黏性,推動私域流量運營進入新階段,使會員價值在更廣泛場景中流轉,實現從單一餐飲消費向禮品社交場景的自然延伸。

                  2025年上半年,小菜園收入27.14億元,同比增長6.5%;凈利潤3.82億元,同比增長35.7%。

                  公司在堂食和外賣業務方面均實現了增長。堂食收入由16.12億元增加至16.47億元,增幅2.2%,主要是運營門店增加,由2024年6月30日的617家門店增加至672家;外賣業務收入則從9.3億元增加至10.57億元,增幅達13.7%,外賣訂單量也顯著上升,由1280萬筆增加至1680萬筆。

                  營收、凈利看似雙增長,但這主要是靠門店增加、成本壓縮帶來的。財報中體現的客單價與單店營收能力下滑、營銷成本增長、新開門店大幅放緩等等,小菜園的增長背后也潛藏著隱憂。

                  今年上半年,綠茶實現收入22.9億元,同比增長23.1%;歸母凈利潤2.34億元,增長34.10%。

                  綠茶的收入主要包括餐廳經營、外賣業務和其他業務,上半年上述三項業務分別實現收入17.58億元、5.24億元和0.08億元,全部上漲,其中外賣業務增幅更是高達74.2%,受此影響綠茶收入結構進一步優化,餐飲經營收入占比降至76.7%,外賣業務提升至22.9%。

                  2024年以來,餐飲行業整體進入“hard模式”,在消費復蘇不及預期、人力成本攀升、行業競爭激烈等多重壓力的艱難經營狀態下,多家餐飲企業發出盈利預警,作為“初代網紅餐廳”的綠茶卻逆勢走出了一條上升之路。

                  全聚德2025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6.30億元,同比下降8.34%;歸母凈利潤1238.29萬元,同比下降57.79%。 

                  分行業來看,報告期內,公司餐飲行業營業收入4.9億元,同比下降6.95%;商品銷售營業收入1.2億元,同比下降14.46%。

                  全聚德表示,業績變動的原因主要是國家出臺多項提振消費的支持政策,同公司在供給端積極發力,強化服務品質、推進菜品創新和關閉虧損門店,但餐飲行業仍面臨較大市場壓力,市場需求增長動能趨緩,導致門店接待人次出現波動,營業收入受到影響,未能達到預期。

                  2025年上半年,達勢股份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25.93億元,相較上年同比增加27%;經調整凈利潤人民幣9142萬元,相較上年同比增加79.6%,盈利能力進一步增強。

                  公司門店層面的經營利潤為3.79億元,同比增長28.0%,延續快速增長態勢。其中,新增長市場及一線城市市場均同步取得正增長。截至報告期間末,新增長市場產生銷售額15.09億元,同比增長46.6%。不僅反映出公司在充分競爭市場中的經營韌性,更彰顯出在潛力市場中的強勁動能。同時,公司于一線城市合共產生銷售額10.85億元,同比增長7.2%。

                  公司介紹稱,其營業收入增加得益于“走深走廣”門店戰略持續取得成果,在全國范圍內持續擴張門店網絡,新市場的新門店產生的銷售額強勁,及于現有市場的銷售趨勢持續良好。

                  味千(中國)2025年上半年實現營業額8.75億元,同比增長5.9%;歸母凈利潤2423萬元,同比增長338.41%。

                  從業務結構來看,連鎖餐廳業務仍是味千(中國)的核心收入來源。報告期內,餐廳業務收入約為8.49億元,占集團總收入的97.0%,較2024年同期增長7.2%。

                  與此同時,公司持續推進門店擴張戰略,門店總數由575家增至608家,并持續優化門店環境與顧客用餐體驗。

                  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人民幣32.4億元 ,同比增加21.56%;凈利潤1.9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加122.5%。

                  銷售餐食產品及相關產品的收入占鍋圈總收入的大部分,占今年上半年總收入的97.4%;此外,集團服務收入相較于上年同期增長了8.4%,為0.84億元,主要是由于2025年加盟門店數量高于2024年。

                  2025年上半年,鍋圈堅持“社區央廚”的戰略定位,通過多渠道、多場景的布局,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深入發掘消費者需求,開發迭代產品組合,提升門店運營管理能力,完善會員生態建設等舉措,形成了全方位的即時零售門店網絡。

                  煌上煌上半年實現營收9.84億元,同比下降7.19%;歸母凈利潤7692萬元,同比增長26.9%。

                  煌上煌主營業務是醬鹵肉制品、米制品及少量佐餐涼菜等其他產品的開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營收近乎全線下滑,鮮貨產品、包裝產品、米制品業務分別同比減少10.94%、29.20%、1.36%,僅屠宰加工產品營收上升54.21%。

                  煌上煌去年關閉了上千家專賣店。煌上煌表示,由于消費場景發生變化,醬鹵肉制品加工業老店單店收入持續同比下降,同時公司門店拓展不達預期,門店數量出現負增長,導致營業收入達成不理想。

                  2025年上半年,周黑鴨錄得營業收入約12.23億元,同比下降2.93%;歸母凈利潤約1.08億元,同比增長227.96%。

                  鴨及鴨副產品的銷售,為公司貢獻了絕大部分收入,該業務收入約為9.88億元,同比微降0.70%;其他產品(包括鹵制紅肉、蔬菜等)收入2.22億元,同比下降10.48%。從銷量上來看,2025年上半年,周黑鴨總銷量1.44萬噸,同比下滑1.61%。

                  在創始人周富裕的主導下,周黑鴨大幅關店,聚焦門店經營效率、梳理供應鏈以及拓展多元銷售渠道等,共同拉動盈利水平的提升。

                  2025年上半年,絕味食品實現營業收入28.2億元,同比減少15.57%;歸母凈利潤為1.75億元,同比減少40.71%。

                  2025年上半年,公司鮮活類產品收入21.12億元,同比下滑19.15%,其中禽類制品收入15.91億元,同比下滑20.79%,畜類產品、蔬菜產品收入也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

                  絕味食品面對宏觀消費環境承壓與行業競爭加劇的雙重挑戰,推行“聚焦鹵味賽道,深耕細分需求”的戰略,著力場景化創新與精益運營,持續探索細分需求響應機制的可行性路徑。通過推進需求洞察力、品類創新力和敏捷供應力的建設,以適應復雜市場環境,為鹵味業務發展尋求更多突破口。

                  中國茶咖行業呈現出兩極分化的態勢。

                  一些頭部品牌憑借強大供應鏈和精準擴張實現高增長。比如瑞幸營收212億元,同比增長44.6%,門店超2.6萬家,“自營+聯營”模式成熟,雪王蜜雪冰城營收148.7億元,門店突破5.3萬家,極致性價比優勢顯著,古茗營收增長41.2%,萬店規模下單店效益持續提升。

                  與之相對,部分品牌明顯承壓,霸王茶姬雖營收增長但凈利潤暴跌38.2%,營銷管理費用激增,茶百道增收不增利,奈雪通過關店調整使虧損收窄73.1%。

                  茶咖飲料行業已進入精耕細作的新階段。未來競爭的關鍵在于強大的供應鏈支撐、可持續的單店盈利模型、精準的品牌定位以及審慎的擴張策略。那些能在這幾方面建立優勢的品牌,更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持續領先。

                  1

                  2025年上半年,瑞幸咖啡總凈收入為212.24億元,同比增長44.6%;凈利潤17.76億元,同比增長125.4%。

                  從核心經營數據看,自營門店同店銷售增長率實現13.4%的雙位數增長,超過一季度8.1%的水平。聯營模式的爆發力也十分搶眼,第二季度聯營門店收入同比增長55%,與2024年同期的24.5%相比大幅增長,進一步增強了聯營伙伴及潛在聯營伙伴信心,增加外界對瑞幸聯營模式的認可,也意味著瑞幸“自營+聯營”雙軌擴張模式已進入成熟盈利周期。

                  從規模看,瑞幸業績增速與門店規模形成互為螺旋式的增長。截至二季度末,瑞幸咖啡門店總數達到26206家,其中凈新開門店數2109家,相當于每天新增多達23家門店。海外門店總計89家,比上年同期的37家增長140%。

                  茶百道2025年上半年實現收入25億元,同比增長4%;經調整凈利潤為3.4億元,同比下降13.92%。

                  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茶百道一共上新了55款新品,平均每3.2天一款。據悉,茶百道二季度新品銷售杯數達整體銷量的28%,上新有效性得到明顯提升。其中竹香烏龍、鮮紫蘇多肉葡萄、荔枝冰奶等多款產品成為市場焦點,研發效率與爆品率顯著提升。

                  截至2025年6月30日,茶百道全國門店數增至8444家,同比增長0.7%。茶百道境外門店已落地韓國、西班牙、新加坡等8個國家及地區,簽約門店數超40家。其中在韓國市場,茶百道已取得特許經營資質,具備規模化連鎖經營能力,目前韓國門店數量已達18家。

                  2025年上半年,蜜雪冰城收入為148.75億元,同比增長39.3%;凈利潤為27.2億元,同比增長44.1%。

                  蜜雪冰城業績增長的核心驅動力來自其門店網絡的快速拓展—全球門店總數突破5.3萬家,較2024年末的4.65萬家凈增近7000家。

                  在擴張的同時,蜜雪冰城也加快了調整的步伐。在海外市場,蜜雪在印尼和越南實施了存量門店優化,關閉近200家門店,以緩解單店收益下滑、成本高企的問題;在國內,也有1187家門店關閉,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這也反映出加盟商兩極分化加劇、中小加盟商承壓明顯的現象。

                  滬上阿姨2025年上半年營收為18.18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6.58億元增長9.7%;歸母凈利潤為2.03億元,同比增長20.9%。

                  截至2025年6月30日,滬上阿姨的門店網絡有9,436間門店,其中直營店24間,加盟店9,412間,覆蓋中國全部四個直轄市,以及五個自治區及22個省份的300多個城市。滬上阿姨在2025年上半年開設的加盟店數量為905家,倒閉了645家,仍較2024年12月31日增加260家。

                  公司憑借供應鏈、產品研發、品牌營銷、數字化運營等綜合優勢持續擴張,形成了中價現制茶飲品牌中覆蓋城市數量最多的門店網絡。與此同時,公司也積極拓展東南亞、美國等海外市場,將摩登橙帶到全世界。

                  奈雪的茶2025年上半年營收21.78億元,同比下滑14.40%;經調整凈虧損收窄至1.17億元,同比下降26.71%。

                  截至2025年6月30日,奈雪的茶共擁有奈雪的茶茶飲店1638家,其中直營門店1321家,加盟門店317家。奈雪的茶直營門店數減少132家。店均銷售額持續優化,平均單店日銷售額同比提升4.1%,日均訂單量從265.9單增至296.3單,同比增長11.4%。

                  2025年上半年,奈雪的茶聯合新華網、農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及百位專業營養師,共同發起“不加糖天然營養+”計劃,首創“營養食材+新鮮現制+低卡控糖”輕養健康公式,推動行業從“減糖控糖”邁入“天然營養+”的5.0時代。這一戰略突破直接轉化為市場競爭力,奈雪健康產品矩陣保持著強勁的“破圈”勢頭。

                  霸王茶姬

                  2025年上半年,霸王茶姬實現營業收入67.25億元,同比增長21.61%;凈利潤只有7.55億元,同比下滑38.22%。 

                  公司今年上半年末門店數量為7038家,2024年6月末為4996家,增加2042家,同比增長40.87%;但上半年全部GMV只有81.03億元,比2024年上半年的70.17億元只增長了15.48%。 

                  霸王茶姬凈利潤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是營銷市場費用、管理費用過快增長,其中營銷市場費用上半年支出6.84億元,2024年上半年僅為3.62億元,同比增長89.27%,管理費用上半年支出高達12.97億元,2024年上半年僅為4.53億元,同比增長186.31%。

                  古茗2025年上半年營收為56.63億元,同比增長41.2%;凈利潤16.25億元,同比增長121.5%。

                  截至2025年6月30日,古茗的門店網絡覆蓋中國超過200個各線級城市,包括11179家門店,較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9,516家門店增長17.5%。

                  在咖啡飲品領域,古茗同樣取得顯著進展。截至同期,超8000家門店已完成咖啡設備的配置;此外,在上半年內成功上市16款咖啡新飲品,并官宣吳彥祖為咖啡品質合伙人,引起了市場不錯的反饋,顯示出其在品類擴展上的加速態勢。

                  此外,古茗表示,下半年將繼續推進門店擴張,強化供應鏈,以及持續優化并拓展產品矩陣,并在全國未布局省份及境外市場尋求發展機遇。

                  對于調味烹飪行業,產品創新與高端化成為核心增長引擎。

                  健康化、功能化趨勢驅動產品升級,高端醬油、高油酸食用油、甘油二酯油等創新型產品表現亮眼,毛利率顯著提升。

                  成本控制與效率提升是關鍵競爭力。上半年部分原材料價格回落,為行業盈利修復提供了空間。那些具備強大供應鏈管理能力和規模效應的頭部企業,能夠更好地控制成本,維持較高的盈利水平。

                  海外市場成為新的增長點,部分企業的國際業務增速顯著高于國內。

                  成功的企業需具備三大能力:持續的產品創新與高端化能力、精益的供應鏈成本控制能力、以及多元化的市場開拓能力。

                  1

                  蓮花控股

                  蓮花控股2025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6.2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2.68%;歸母凈利潤1.61億元,同比增長60.01%。

                  從產品層面來看,各產品都獲得了不同幅度的增長:液態調味品(醬油、蠔油等)出現大幅增長,成為最大亮點:報告期內,實現營收5956.38萬元,同比增長916.79%;味精等氨基酸調味品營收10.81億元,同比增長15.01%;雞精等復合調味品營收2.19億元,同比增長58.28%。

                  此外,2023年跨界布局的算力業務,在2025年上半年迎來爆發期。該板塊營收6927.73萬元,同比增長209%,占公司總營收的4.3%。

                  對于業績變動,蓮花控股表示,主要得益于產品銷量上升及毛利率提升。下半年,公司將深入推進消費+科技的“雙輪驅動”戰略。

                  2025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1.32億元,同比下降18.58%;歸母凈利潤2.57億元,同比下降26.56%。

                  扣非凈利潤與歸母凈利潤無明顯懸殊,公司歸母凈利潤下降主要癥結出在主營業務身上。2025年上半年,中炬高新的醬油、雞精雞粉、食用油的銷售收入分別為12.98億元、2.55億元、1.09億元,同比下降16.68%、21.98%、49.39%。

                  對于2025年上半年經營業績,中炬高新表示,外部經濟環境更趨嚴峻復雜,國內外市場的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持續上升。調味品行業收入規模增長放緩,疊加消費需求疲軟,市場處于高度競爭中,各品牌企業“內卷”嚴重。

                  2025年上半年,頤海國際收入為29.274億元,同比增長0.02%;歸母凈利潤為3.09億元,同比增長0.39%。

                  分產品來看,頤海國際上半年火鍋調料產品實現收入16.828億元,同比下降3.7%,占總收入的57.5%。其中,向關聯方銷售火鍋調味料產品的收入為7.85億元,同比減少14.6%;向第三方銷售火鍋調料產品的收入為9.25億元,同比增長7.5%。

                  對于未來發展,頤海國際表示將繼續把產品研發、海外拓展及渠道建設作為公司策略重點。傳統火鍋底料在需求下滑的背景下,如何通過更加多元的產品來滿足消費者的其他場景需求,是復合調味料企業維系增長的重要手段。而頤海國際通過不斷的推陳出新,市場也給其在經營層面給到了回報。

                  2025年上半年,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2.76億元,同比下降24.57%;歸母凈利潤7045.13萬元,同比下降78.56%。

                  雪天鹽業主營鹽及鹽化工產品,鹽類收入占比41.17%。其中,小包裝食鹽不僅覆蓋基礎型加碘鹽、未加碘鹽、腌制鹽,還推出生態井礦鹽、海藻碘低鈉鹽、巖晶鹽、活水鹽等差異化產品,滿足家庭和餐飲多元需求;食品加工鹽則廣泛應用于調味品、方便食品、肉制品等領域,是上游供應鏈的重要一環。

                  雪天鹽業上半年受鹽化工產品價格下行與財務費用大幅增長的影響,整體利潤承壓,但在調味品板塊表現出一定韌性。中高端鹽銷售保持增長,線上線下渠道協同推進,與頭部調味品企業的深度合作穩固了其在產業鏈中的核心供應地位。

                  2025年上半年,西王食品實現營業收入21.18億元,同比下降15.82%;歸母凈虧損1857.03萬元,同比下滑45.68%。

                  西王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主營業務涉及玉米油的生產和銷售,運動營養和體重管理產品的研發、生產及銷售。經營業務方面,食用油行業呈現出健康化、綠色化、品牌化和小包裝化的發展趨勢。玉米油作為健康飲食的代表,其市場需求持續上升,消費者對產品的功能性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公司在食用油產品中進行了全面賣點升級,并獲得了多項權威認證,以提升品牌競爭力。

                  在運動營養和體重管理業務方面,行業正在向專業化、日常化和個性化發展,市場規模持續增長。公司對旗下核心品牌進行了全面煥新,以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此外,報告期內,公司實施了一系列創新產品策略,強化了市場滲透率和品牌影響力,以應對市場競爭的變化。

                  道道全2025年上半年營收27.92億元,同比增長1.16%;歸母凈利潤1.81億元,同比增長563.15%。

                  道道全主要產品為包裝食用植物油,包括菜籽油、大豆油、玉米油、葵花油及其調和油等植物油品種,其中以包裝菜籽油類產品為主。包裝油營收17.51億元,同比勁增20.53%,占據總營收比重62.71%;毛利率15.67%,同比增長0.89%。粕類與散裝油業務大幅收縮,產品結構優化成效顯著。

                  菜籽油是我國主要食用油之一,當前國內菜籽油市場競爭激烈,道道全推出“高油酸菜籽油”等高端產品,進軍健康升級賽道,成為食用油市場的關注焦點,推動菜籽油向高端化、功能化發展。道道全通過搶占這一細分賽道,獲得市場競爭優勢。

                  2025年上半年,金龍魚實現營收1156.82億元,同比增加5.67%;歸母凈利潤17.56億元,同比增長60.07%。

                  廚房食品業務營收715.51億元,同比增長2.69%,利潤同比上漲,面粉和大米業務的業績較上年同期明顯改善;飼料原料及油脂科技業務營收431.79億元,同比增長10.81%,飼料原料及油脂科技整體板塊的銷量和利潤均有所增長,飼料原料業務的利潤同比明顯增長。

                  2025年,金龍魚加速布局大健康領域,其新品牌“豐益堂”攜甘油二酯油、植物甾醇蛋白乳等強功能性產品高調登場,標志著金龍魚從“賣油”轉向“賣健康方案”。金龍魚表示,大健康產品毛利率高于普通糧油,是未來重要增長極,渠道策略將精準聚焦醫養機構、餐廳等。

                  2025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152.30億元,同比增長7.59%;實現凈利潤為39.14億元,同比增長13.35%。

                  上半年海天味業醬油營收占比下降至52.06%,蠔油以及調味醬占比有所提升。且疊加上半年原料大豆、包材輔料價格回落,海天味業的整體毛利率上升至40.12%,凈利率也達到了25.75%。

                  海天味業已經連續六個季度營收實現兩位數的增長,公司業績表現強勁,市盈率也相對合理,已經具備了底部突圍的基礎。

                  2025年上半年,安琪酵母實現營業收入78.99億元,同比增長10.10%;歸母凈利潤達7.99億元,同比增長15.66%。

                  國際業務尤為亮眼,國內市場增長2.07%,但國際業務增速則達到了22.6%。公司持續加強海外子公司建設,推進營銷人員本土化,新興市場客戶開發成效顯著,在全球版圖上安琪酵母書寫著“中國速度”。

                  安琪酵母表示,預計未來五年,全球酵母產銷量繼續增長,寡頭壟斷態勢持續,酵母市場主要增長來自于非洲、中東、亞太市場,潛力較大,酵母及衍生品細分應用領域越來越廣,新興市場和潛在市場處于快速演進發展中。

                  對于醫藥保健賽道,傳統保健品牌承壓明顯,但具備創新研發與柔性生產能力的企業展現出更強韌性。

                  以基礎營養補充劑為核心業務的企業普遍遭遇營收下滑,拳頭產品增長乏力,暴露出過度依賴傳統品類和營銷驅動的模式困境;聚焦劑型創新(如軟糖、功能飲品)和細分功能領域(如精準益生菌)的企業實現了逆勢增長,顯示產品創新與供應鏈快速響應能力正成為核心競爭壁壘。

                  未來行業競爭關鍵可能在于,既要從泛營養向精準功能化轉型,也要關注劑型創新與適口性提升,更要注重控制原料成本與供應鏈效率。那些能真正洞察消費需求變化、以研發驅動產品創新、并實現精細化運營的企業,將更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1

                  2025上半年,湯臣倍健實現營業收入35.32億元,同比下滑23.43%;歸母凈利潤7.37億元,同比下滑17.34%。

                  核心品牌“湯臣倍健”上半年收入18.88億元,同比降幅達28.32%;專注關節健康的“健力多”收入4.11億元,同比下降30.35%;益生菌品牌“lifespace”國內產品收入1.38億元,同比下滑34.43%。分產品來看,片劑、粉劑、膠囊和其他產品營收紛紛下降,同比分別下降29.09%、19.76%、6.82%和34.68%。

                  當前消費市場整體承壓,VDS行業亦面臨挑戰。第三方數據顯示,今年1至5月全國零售藥店VDS品類銷售額呈現下滑態勢,但湯臣倍健在藥店渠道仍保持領先地位,同時在電商平臺穩居頭部陣營。這一表現背后,是企業針對市場變化推出的系統性改革措施。

                  仙樂健康2025年上半年營業收入20.42億元,同比增長2.57%;歸母凈利潤為1.61億元,同比增長4.30%。

                  從劑型上來看,軟膠囊收入9.46億元,同比增長27.53%;軟糖收入5.17億元,同比增長48.64%;片劑收入1.89億元,同比增長39.10%。仙樂健康表示,片劑營業收入上升原因主要系片劑訂單增加所致。

                  2025上半年,仙樂健康在研發上持續發力,成果斐然,支撐其在多個關鍵領域實現技術突破。截至報告期,仙樂健康擁有159項專利,94項發明專利,以及眾多保健食品注冊證書和備案憑證,新增7項發明專利。

                  今年6月,仙樂健康EverBio益生菌技術平臺發布,自主益生菌AKK ONE獲美國GRAS安全認證,“荔枝元(LychOtics)”榮獲“年度腸道健康成分”獎項。在細分領域持續深耕,打造出多領域產品矩陣。品牌建設層面,公司高頻亮相行業盛會,強化技術標桿地位。

                  片仔癀

                  片仔癀藥業2025年上半年營業收入53.79億元,同比下降4.81%;歸母凈利潤14.42億元,同比下降16.22%。

                  這是片仔癀自2014年以來首次在半年報中出現營收凈利雙降,打破了連續十年的增長紀錄。

                  目前公司業務包括醫藥制造、醫藥流通和化妝品三大板塊,但各板塊發展都不夠理想。心腦血管用藥是公司寄予厚望的新增長點,2020年,片仔癀收購龍暉藥業51%股權,獲得安宮牛黃丸產品線,試圖在這個市場分一杯羹。但2025年上半年,心腦血管用藥營收僅6010萬元,同比大跌71.04%,占總營收比重不到1.13%,基本可以忽略。

                  化妝品業務被視為第二增長曲線,公司有“皇后”“金大夫”等品牌,毛利率保持在60%以上。但2025年上半年營收3.2億元,同比下降17.01%,占總營收比重僅5.95%,距離形成規模效應還很遠。

                  這家曾被稱作“中藥茅臺”的企業,過去20年通過反復提價維持增長,如今這套模式徹底失效。原材料價格暴漲、消費需求疲軟、多元化業務受阻,多重因素疊加下,片仔癀正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增長危機。

                  哈藥股份2025年上半年營業收入81.25億元,同比下滑0.21%;歸母凈利潤2.6億元,同比下滑24.37%。

                  哈藥集團中止了持續了一段時間的增長之后,再次扭頭向下,各項主要業績指標全部出現同比下滑的態勢。市場化程度更高的食品板塊虧損嚴重,哈藥健康科技(海南)有限公司的虧損額高達7472.90萬元,整個公司凈資產為負值,凈資產虧損3024萬元。

                  另一家以研發、生產、銷售各類維生素、草藥、礦物質膳食補充劑、運動健身補充劑、體重管理產品、個人護理產品等保健產品為主要業務的子公司GNC Hong Kong Limited 的虧損額也高達3578萬元,也處于資不抵債的狀態,凈資產為虧損5840萬元。

                  2025年上半年同仁堂實現營業收入97.69億元,同比微增0.06%;實現歸母凈利潤9.45億元,同比下降7.39%。

                  同仁堂醫藥工業業務營收65.62億元,同比增長1.38%,營業成本同比減少3.12%;醫藥商業實現營收60.55億元,同比增長0.4%,營業成本同比增加0.85%。總體來看,品牌成本增幅控制較好,核心原因是原材料儲備情況較好。

                  產品同樣是以天然牛黃、麝香為主要原材料,廣譽遠成本同比大增44%,而同仁堂在下降,就是因為使用的是去年儲備的低價原材料所致。

                  東阿阿膠2025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0.51億元,同比增長11.02%;歸母凈利潤8.18億元,同比增長10.74%。

                  作為核心支柱產業,今年上半年,東阿阿膠的阿膠及系列產品實現營收28.45億元,同比增長11.50%,占總營收的93.24%;其他藥品及保健品實現營收1.42億元,同比增長7.06%,占總營收的4.64%;毛驢養殖及貿易實現營收3380.69萬元,占總營收1.11%。

                  東阿阿膠正在加大對男性滋補市場的布局。該公司計劃以3379.85萬元自有資金收購東豐城市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持有的馬記藥業70%股權、以5996.57萬元自有資金收購阿拉善盟金融發展有限公司持有的蓯蓉集團80%股權。

                  中國美妝個護行業整體告別了過去依賴流量與營銷驅動的野蠻生長階段,進入以產品力、品牌力和供應鏈效率為核心的精耕細作時代。

                  多品牌、多品類矩陣成為對抗風險的關鍵策略。成功的企業不再依賴單一明星品牌或大單品,而是通過孵化或收購,構建覆蓋不同價格帶、消費場景和品類的品牌組合,以實現增長引擎的多元化,平滑市場波動。

                  高端化與專業化是核心增長路徑。無論是國產頭部品牌通過推出高端線提升溢價,還是國際巨頭強化專業發品等細分市場領導地位,都表明提升品牌價值和專業化形象是維持增長和利潤的核心。同時,線上渠道的精細化運營與轉化效率變得至關重要。

                  1

                  巨子生物2025年上半年收入為31.13億元,同比上漲22.5%;歸母凈利潤為11.82億元,同比增長20.23%。

                  財報顯示,巨子生物旗下含專業皮膚護理產品(功效性護膚品和醫用敷料)與保健食品及其他兩大業務,在今年上半年的收入均雙位數增長。其中,功效性護膚品收入同比大漲24.2%至24.10億元;醫用敷料則為6.93億元,同比增長17.1%,主要原因在于其產品矩陣的進一步豐富。

                  2020-2024年5年時間,巨子生物的營收增長1.34倍,而毛利率也始終維持在80%+的超高水平。其超高凈利引發行業普遍關注,雖然凈利率從24年全年的40.8%小幅下滑至38%,但半年凈利潤額仍高達11.82億元。

                  華熙生物2025年上半年實現營收22.61億元,同比下滑19.57%;歸母凈利潤為2.21億元,同比驟降35.38%。

                  華熙生物的業務主要由皮膚科學創新轉化、醫療終端和生物活性物原料三大板塊構成。2025年上半年,除了原料業務保持相對穩定外,兩大C端業務均遭遇重挫,尤其是曾經的明星業務——功能性護膚品。

                  功能性護膚品業務上半年實現收入9.12億元,同比銳減33.97%。其在公司主營業務收入中的占比也從2022年巔峰的72.45%驟降至40.36%。醫療終端業務上半年收入6.73億元,同比下降9.44%。

                  這一下滑背后,是中國護膚品市場的底層邏輯的深刻變革,市場正從過去依賴KOL和流量投放的“網紅經濟”模式,轉向更理性、注重成分與功效的“科學護膚”時代。

                  愛美客2025年上半年營收12.99億元,同比下滑21.59%;凈利潤7.91億元,同比下滑29.57%。

                  愛美客兩大主力產品系列均錄得顯著下滑:以“嗨體”(用于糾正頸部中重度皺紋的Ⅲ類醫療器械產品)為核心的溶液類注射產品實現營收7.44億元,同比下滑23.79%;以“濡白天使”(含左旋乳酸-乙二醇共聚物微球的新材料皮膚填充劑)為核心的凝膠類注射產品營收4.93億元,同比下滑23.99%。

                  自2024年以來,醫美行業“暴利”“高增長”的標簽逐漸淡化,市場格局加速重塑。醫美行業已從早期的“玻尿酸年代”進入再生類、膠原類產品主導的新階段,產品供給持續擴容的同時,同質化競爭也日益加劇。尤其是玻尿酸賽道,隨著獲批產品增多,價格競爭愈發激烈。

                  錦波生物2025年上半年收入8.59億元,同比增長42.43%;歸母凈利潤3.92億元,同比增長26.65%。

                  醫療器械是錦波生物目前營收最高的業務,今年上半年實現7.08億元收入,較上年同期增長33.41%,占整體營收的80%以上。醫療器械產品的銷售增長主要得益于單一材料醫療器械產品的強勁表現。

                  除醫療器械外,錦波生物的功能性護膚品業務“異軍突起”。今年上半年,功能性護膚品實現營業收入1.21億元,較上年同期大幅增長152.39%。功能性護膚品業務的增長主要得益于公司自有品牌的收入增長,包括“重源”“ProtYouth®”等品牌,已然成為錦波生物的第二增長曲線。

                  百亞股份2025年上半年營收約17.64億元,同比增加15.12%;歸母凈利潤約1.88億元,同比增加4.64%。

                  百亞股份的核心衛生巾業務貢獻超95%收入,其中高端系列(如益生菌、有機純棉)占比提升至50%以上,推動毛利率維持在53.24%的較高水平。

                  百亞股份表示,未來公司將進一步提高研發創新能力、優化和豐富產品線、拓展營銷網絡、優化人才結構等措施,擴大公司的經營規模、增加公司產品的市場份額、提升公司的市場競爭力和盈利能力。

                  今年上半年上海家化實現營業收入34.78億元,同比上升4.75%;歸母凈利潤為2.66億元,同比上升11.66%。

                  六神和美加凈所在的上海家化個護部門是今年上半年公司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實現營業收入15.90億元,占總營收比重45.7%,與去年業績基本持平,也是所有部門中營收唯一超過10億元的部門。

                  美妝事業部門實現增長,從去年上半年的5.66億元增長至今年上半年的7.47億元,同比增長32.05%。除個護事業部和美妝事業部以外,包含啟初、高夫、家安等品牌的創新事業部今年上半年營收為4.36億元,同比下滑約2.46%。海外業務則出現了1.6%的輕微下滑,營收錄得7.03億元。

                  線上渠道已成為上海家化當下業績增長的重要引擎。今年上半年,上海家化完成品牌直播間的標準化建設,并通過系統優化商品視覺素材、關鍵詞布局等方式,全面提升電商渠道流量轉化效率。

                  福瑞達2025上半年營收為17.90億元,較上年同期下滑7.05%;歸母凈利潤1.08億元,下滑15.16%。

                  2025年上半年,福瑞達化妝品板塊營業收入10.94億元,同比減少7.73%;醫藥業務實現營業收入2.07億元,同比下滑13.87%;原料及衍生產品、添加劑板塊實現營業收入1.79億元,同比增長4.15%。

                  聚焦化妝品板塊兩大主力品牌端表現來看,璦爾博士上半年營收同比減少29.97%,為近5年上半年唯一下滑,且呈雙位數下滑;頤蓮通過明星代言和全域營銷的驅動,在今年上半年營收5.54億元,同比增長23.78%,近5年上半年頤蓮品牌業績都呈增長態勢,今年上半年是近三年增幅最高的一次。

                  福瑞達表示,今年下半年將加強化妝品及醫療器械創新儲備與研究,加速透明質酸、重組膠原蛋白等化妝品核心原料的技術壁壘構建與場景應用研究。

                  上美股份2025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41.08億元,同比增長17.3%;凈利潤5.56億元,同比增長34.7%。

                  主力品牌韓束,上半年營收33.44億元,同比增長14.3%,占總營收81.4%,仍是集團“壓艙石”;第二曲線一頁在上半年實現營收3.97億元,同比增長146.5%,并且以天貓54%、抖音53%的超高復購率,正式以“倍式增長”成為集團第二個“支柱型”品牌。

                  同時,上美股份也在不斷孵化新品牌,覆蓋護膚、母嬰、彩妝、洗護等多個賽道,其中NAN beauty作為年內新推出的中高端化妝師彩妝品牌,自籌備期開始便引發業內關注,有望成為“最年輕的增長引擎”。

                  上美股份的業績增長并非依賴單一品牌、渠道或品類的“運氣型爆發”,而是通過品牌矩陣、渠道全域化與品類多元化實現的增長結構的優化。

                  毛戈平2025年上半年營收人民幣25.88億元,同比增長31.3%;實現凈利潤人民幣6.70億元,同比增長36.11%。

                  彩妝、護膚兩大核心業務板塊均實現顯著增長。彩妝業務作為公司的傳統優勢領域,2025年上半年實現收入14.22億元,同比增長31.1%,占總收入比重為55%。護膚業務表現同樣出色,實現收入10.87億元,同比增長33.4%,毛利率維持在87.5%的高水平。

                  作為“國貨高端美妝第一股",毛戈平的市場表現屢被拿來與貴州茅臺相提并論。2024年底登陸港交所以來,公司股價在半年內累計漲幅超過130%,市值問鼎國產美妝品牌榜首,與泡泡瑪特、蜜雪冰城、老鋪黃金并稱“港股消費品F4”。

                  珀萊雅2025年上半年,營業收入53.62億元,同比增長7.21%;歸母凈利潤7.99億元,同比增長13.80%。

                  今年上半年,珀萊雅的營收和凈利潤增速放緩,跌至近五年來半年報的最低水平。其中,主品牌珀萊雅上半年營收增速首次出現下降趨勢,營收39.79億元,同比下滑了0.08%。

                  主品牌在內的護膚線之外,美容彩妝類產品同比增長25.79%,洗護類產品同比大增131.25%。上半年彩棠實現收入7.05億元,同比增長21.11%;Off&Relax實現收入2.79億元,同比增長102.52%。

                  值得注意的是,珀萊雅在披露半年報當天同步宣布正式啟動港股上市的籌備工作。港股往往被當作企業通往國際資本市場的重要跳板,赴港上市能夠助推珀萊雅高端化、全球化的布局,及其“雙十”戰略目標的推進。

                  2025年1—6月,水羊股份錄得營收24.99億元,同比增長9.02%;歸母凈利潤1.23億元,同比增長16.54%。

                  分品類來看,2025年上半年水乳膏霜品類營收19.9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1.70%,毛利率為62.05%,較上年同比增加3.45個百分點;面膜品類營收為4.23億元,較上年同比雙位數增長,為17.96%。

                  這是水羊股份繼今年一季度營收凈利雙增之后 ,再次迎來業績上的“回暖”。若繼續保持現有增速,其今年有望重新邁入“50億俱樂部”。對于業績增長,水羊股份表示,主要原因是本報告期公司聚焦高端品牌建設,高端品牌品牌勢能持續放大,品牌結構進一步改善。

                  這意味著水羊股份的品牌高端化轉型和戰略調整,已初見成效。這家曾以“御泥坊”面膜聞名、后又陷入增長泥潭的企業,如今正迎來脫胎換骨的轉型——一家初步全球化的新晉高奢美妝品牌管理集團已初具雛形。

                  歐萊雅2025年上半年銷售額224.73億歐元(約合1861.91億人民幣),同比增長3%,凈利潤達到37.83億歐元(約合317.29億人民幣),同?增?1.0%。

                  公司所有事業部均實現增長,其中專業美發產品部表現亮眼,以6.5%的同比增速(25.47億歐元)成為增長最快部門,超越了以往一直表現強勁的皮膚科學美容部。大眾化妝品部在北美市場呈現復蘇勢頭,包括彩妝品類在內。香水和護發品類仍保持最快增速。

                  今年上半年,專業美發產品部門銷售額同比增長6.5%至25.47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11.35億元)。其中,該部門第二季度同比增速11.5%,銷售額為12.69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05.29億元),成為該季度唯一雙位數增長的部門。

                  2025年上半年,盡管延續了自2021年以來的增長態勢,但增速較往年雙位數增長明顯下滑,創近兩年新低。面對全球經濟與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歐萊雅通過戰略調整與市場深耕,在部分區域與品類中仍展現韌性,其中中國大陸市場的逆勢反彈成為亮點。

                  聯合利華2025年上半年營業額301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516.36億元),同比減少3.2%,凈利潤為38億歐元(約合人民幣317.68億元),同比下滑5.1%。營收、利潤雙降,創下近五年首次上半年營收下滑紀錄。

                  值得注意的是,冰淇淋業務即將完成剝離,但其收入是聯合利華上半年所有業務中唯一收入增長的業務,其收入為46億歐元,同比增長0.2%。美容與健康業務、個人護理業務、家庭護理業務、食品業務分別收入65億歐元、65億歐元、59億歐元和66億歐元,但分別下滑了0.8%、5.9%、6.7%和1.8%。

                  聯合利華首席執行官Fernando Fernandez表示,在成熟市場的持續優異表現,以及在新興市場采取果斷措施帶來的積極影響,聯合利華第二季度的增長加速至3.8%,各業務集團均實現銷量正增長。

                  預期基于聯合利華在成熟市場的持續優勢,以及新興市場(尤其是印度、印度尼西亞和中國)表現的改善。預計全年基礎運營利潤率將有所提升,下半年利潤率至少達到18.5%,較2024年下半年顯著改善。

                  2025上半年,敷爾佳營業收入為8.63億元,同比下降8.15%;歸母凈利潤為2.30億元,同比下降32.54%。

                  分產品矩陣來看,其中,醫療器械類營收為2.38億元,占總營收27.61%,同比大跌48.07%;化妝品類營收為6.25億元,占比72.39%,同比增長29.95%。

                  自2022年化妝品類產品首次超過醫療器械類之后,敷爾佳旗下化妝品類占比逐年擴大,2023年、2024年營收占比分別為56.02%、57.72%。

                  據財報顯示,敷爾佳營收下降主要系報告期內公司優化線下渠道所致,凈利潤下降主要原因系宣傳推廣費用持續加大。雖然敷爾佳如今面臨業績承壓等困局,但放眼皮膚護理市場,這一賽道仍頗具增長潛力,也意味著敷爾佳有扭轉局勢的機會。

                  貝泰妮集團2025年上半年營收23.72億元,同比減少1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47億元,同比減少49%。

                  分品類看,護膚品品類營收20億元,毛利率為76.93%,同比上升約4.22個百分點;彩妝品類營收2.39億元,毛利率64.36%,同比上升約1.75個百分點。

                  除薇諾娜、薇諾娜寶貝、璦科縵、貝芙汀、Za、泊美外,院線級專業功效型家用美容儀品牌Tripollar初普(品牌限于中國大陸地區)已被列入貝泰妮主要品牌矩陣,成為此次財報亮點。

                  對清潔家化賽道來說,既有細分賽道的持續分化,也有轉型的陣痛。

                  傳統家清企業普遍面臨增長困境,過度依賴衣物清潔等傳統大單品的企業,因產品結構單一、創新滯后而陷入增長停滯甚至虧損。部分老牌企業雖嘗試轉型,但受限于品牌老化、渠道變革等因素,成效尚未顯現,凈利潤出現大幅下滑。

                  具備精準定位和差異化優勢的品類展現出強勁增長動能。專注于驅蚊、嬰童護理、寵物清潔等細分賽道的企業表現亮眼,通過產品創新和渠道拓展實現了營收與利潤的雙增長。這反映出消費者對專業化、場景化解決方案的需求日益提升,愿意為精準滿足其需求的產品支付溢價。

                  多元化布局與品牌孵化能力成為關鍵競爭力。成功的企業不再依賴單一品牌或品類,而是通過孵化自有品牌或拓展高潛力新品類來打造第二、第三增長曲線,有效分散了經營風險并抓住了新的市場機遇。

                  1

                  潤本股份

                  公司營業收入為8.95億元,同比上漲20.31%;歸母凈利潤為1.88億元,同比上漲4.16%。

                  驅蚊系列、嬰童護理系列和精油系列是潤本股份三大核心產品系列,而公司2025年上半年的營收增長主要由嬰童護理及驅蚊產品驅動。

                  2025年上半年,潤本股份的嬰童護理系列營收從上年同期2.92億元增至4.05億元;驅蚊系列產品營收從3.31億元增至3.75億元,兩者合計占比公司總營收超八成。精油系列產品營收由上年同期1.08億元減少至0.92億元;家清用品所在的其他產品分部收入為0.22億元。

                  今年上半年,潤本股份還新增與山姆渠道的合作,產品主要涉及電熱蚊香液套組和驅蚊噴霧套組兩類驅蚊產品。潤本搭上山姆能快速觸達中高端客群,借山姆的品控背書提升品牌調性,給線下營收帶來一定增量。

                  若羽臣2025上半年總營收13.19億元,同比增長67.55%;歸母凈利潤0.72億元,同比增長85.60%。

                  品牌管理/代運營業務營收分別為3.35/3.80億元,分別同比+53%/-3%,品牌管理業務憑借對品牌全局的精細化布局和全渠道數字化能力,拜耳康王、艾惟諾等品牌銷售爆發。

                  代運營業務通過精準市場定位和高效策略執行力,助力多家合作品牌穩健增長,盈利能力與業務健康度進一步提升。2025H1自有品牌斐萃/綻家營收分別為1.60/4.44億元,其中綻家營收同增157%。

                  公司作為國內頭部品牌運營管理公司,近年接連成功孵化兩大自有品牌,綻家定位差異化高端香氛家清,斐萃聚焦口服抗衰并推出高潛力品類紅寶石油,隨著品牌建設與市場拓展推進,公司業績有望保持高速增長。

                  2025年上半年,兩面針實現營業收入5.22億元,同比增長1.02%;實現歸母凈虧損508.41萬元,同比下滑146.62%。

                  另受資本市場波動影響,上半年公司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為-1532.06萬元,進而導致公司歸母凈利潤虧損508.41萬元。 

                  具體分析,報告期內,兩面針前兩大主要收入來源中,日化板塊母公司實現營業收入0.88億元;主打旅游酒店用品的兩面針(江蘇)實業有限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37億元,凈利潤644.02萬元。 

                  兩面針業績常年不振。公司扣非凈利潤連年虧損,直至近兩年才有所好轉,但2025年同比又接近腰斬。

                  藍月亮集團2025年上半年營收30.37億港元(約合人民幣27.64億元),同比下滑3.01%;凈虧損4.35億港元(約合人民幣3.96億元),同比下滑65.59%。

                  衣物清潔護理產品營收仍占比87%以上。單一品類的依賴,意味著一旦主力產品出現爭議,整個業績都要跟著“晃”。洗衣凝珠這幾年風頭正勁。而藍月亮依舊死守洗衣液主陣地,凝珠這塊遲遲沒下場,錯過了不少紅利,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未來的市場風險。

                  藍月亮的故事,是一個中國快消品牌的縮影:從廣告轟炸到市占率第一,從資本追捧到市值縮水,再到如今的虧損迷局。藍月亮的下半場,既需要繼續講好“科學洗滌”的故事,也需要拿出讓消費者買賬的好產品。

                  朝云集團2025年上半年營收13.39億元,同比增加7.18%,歸母凈利潤1.74億元,同比下滑3.29%。

                  今年上半年,家居護理產品(包括殺蟲驅蚊、家居清潔及空氣護理)營收同比增長4.3%至12.14億元,營收占比達90.7%,毛利率同比增長2.7%;寵物門店及寵物產品業務營收同比增長101.4%至9600萬元,毛利率同比增長8.6%;個人護理產品營收同比下滑25.8%至2580萬元,毛利率同比下滑2.2%。

                  “驅蚊一哥”朝云集團靠驅蚊業務起家,是立白家族首個上市企業。值得注意的是,集團的寵物相關業務近年發力迅猛,2024年該業務營收突破1億元,而事實上,集團在2019年下半年才全面推出該業務,2022年該業務營收成功反超個護業務,成為集團第二大營收業務。

                  拉芳家化2025年上半年營業收入錄得4.1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4.27個百分點;歸母凈利潤為636.1萬元,同比下跌82.89%。

                  對比近年上半年業績情況,可以發現,2025年上半年的歸母凈利潤情況,是拉芳家化首次凈利跌破千萬級別,盈利能力顯著惡化。

                  從業務構成來看,主品牌“拉芳”依然占據絕對主導,報告期內實現營收3.3億元,占總收入的80.41%,同比增長10.74%。然而,該品牌的增速已明顯放緩,營收占比持續增高,也反映出公司對單一品牌的過度依賴。

                  拉芳家化旗下洗護品牌拉芳作為老牌國貨,具備一定的認知度和信任度,但仍需走出和擺脫對單一品牌的依賴,盡快構建真正具有競爭力的技術體系和多元品牌矩陣。

                  IP創造與運營能力始終是這個行業最核心的競爭壁壘。

                  成功的企業不再依賴單一爆款IP,而是通過構建多元化的IP池(包括自有IP和聯名IP)并持續進行商業化落地,以覆蓋不同性別、年齡圈層的用戶,有效分散了經營風險并最大化IP價值。

                  行業正從盲盒單一品類,加速向手辦、毛絨、積木等高單價品類擴展,同時通過平價產品引流擴大用戶基數。企業通過覆蓋不同價格帶的產品組合,成功觸達了更廣泛的消費群體。

                  很多公司的全球化布局也進入收獲期,頭部品牌在海外市場,尤其是歐美地區,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海外業務成為強勁的新增長極。

                  未來能否持續創造有生命力的IP、實現產品創新與高效供應鏈的結合、并完成全球市場的本地化運營,將是決定企業能否在下一階段競爭中勝出的關鍵。

                  1

                  泡泡瑪特2025年上半年取得營業收入138.8億元,同比增長204.4%;經調整凈利潤為47.1億元,同比增長362.8%。

                  The Monsters系列上半年取得營業收入48.1億元,貢獻超三成營收,同比增長668%。在Labubu身價暴漲的帶動下,以手辦盲盒出圈的泡泡瑪特,毛絨品類營收首次超過手辦取得61.4億元,同比增長1276.2%。

                  泡泡瑪特也順勢實現海外市場破圍,美洲、歐洲及其他地區業績增長顯著,美洲地區營業收入上半年為22.65億元,同比增長1142.3%;歐洲及其他地區營收為4.78億元,同比增長729.2%。

                  值得關注的是,在Labubu之外,泡泡瑪特仍有強大的IP池作為護城河。根據財報數據,2025年上半年,The Monsters、Molly、Dimoo、Skullpanda和Crybaby五大IP營收突破10億元,在泡泡瑪特銷量最高的八大IP中,便有五個IP上半年營收情況超過去年全年營收。

                  2025年上半年,名創優品實現收入93.93億元,同比增長21.1%;經調整凈利潤為12.79億元,同比增長3%。

                  截至6月30日,名創優品的利潤來源主要為零售品牌名創優品及潮玩品牌TOP TOY。其中,中國內地的名創優品品牌所得稅前收入為65.58億元,海外市場的名創優品品牌所得稅前收入為35.37億元,TOP TOY品牌所得稅前收入為7.65億元。

                  截至6月30日,名創優品收入同比增長21.1%。分板塊來看,中國內地的名創優品品牌所得收入增加11.4%;海外市場的名創優品品牌所得收入增加29.4%;TOP TOY品牌所得收入實現外部收入7.42億元,增加73%,總GMV達10.48億元,潮玩板塊增速明顯。

                  布魯可2025年上半年營收達到13.38億元人民幣,較2024年同期同比增長27.9%;歸母凈利潤利潤約2.97億元,同比增長115.12%。

                  “小孩哥”撐起布魯可業績“一片天”,6-16歲年齡段產品占企業總收入的82.6%。平價價格帶(零售價9.9元)產品的收入達2.16億元,銷售量達到4860萬盒。

                  2025年上半年布魯可已將19個IP商業化落地,共有925種SKU上市銷售,其中包括小黃人、酷洛米和名偵探柯南等。此外,該公司也推出奧特曼六十周年聯名款,小黃人、變形金剛聯名系列等新品,疊加《王者榮耀》《侏羅紀世界》等IP上新,推動非奧特曼IP收入占比逐步提升。

                  盡管上半年奧特曼IP的營收仍占57.4%,但2025年女性向產品(如三麗鷗、哈利波特系列)與高客單價手辦(799元/1299元)的推出,標志著IP結構優化進入實質階段。

                  晨光股份2025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08.09億元,同比下降2.19%;歸母凈利潤5.57億元,同比下降11.97%。。

                  從業務結構看,傳統核心業務表現疲軟。作為公司基本盤的書寫工具、學生文具等傳統業務上半年收入40.26億元,同比下降7.18%。這一板塊下滑幅度遠超整體營收降幅,成為拖累業績的主要因素。公司在財報中提及,國內人口結構變化導致傳統業務靠銷量增長的模式受限,消費需求變化帶來新挑戰。

                  新業務尚未能有效對沖傳統業務下滑影響。ToB零售電商平臺科力普上半年營收61.29億元,同比僅增長0.15%;零售大店業務營收7.79億元,同比增長6.98%。晨光股份九木雜物社實現營收7.56億元,同比增長9.49%,IP類(二次元、谷子及周邊衍生品)產品上半年銷售占比提升,但整體新業務增速未能扭轉公司業績頹勢。

                  小黃鴨德盈上半年實現收入8231萬港元(約合0.7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7.38%,歸母凈利潤1074.3萬港元(約合0.1億元人民幣),下跌約63.34%。

                  報告期內,公司IP授權業務收入達3,844萬港元,同比增長46%,被授權商增至577家。商品零售業務收入4,387萬港元,同比增長31%,重點布局潮玩盲盒、毛絨、AI玩具及輕家居品類。

                  同時公司宣布計劃收購潮玩公司HIDDEN WOOO,收購HIDDEN WOOO將進一步完善公司IP矩陣,拓展潮玩產品線與年輕消費市場。

                  2025年上半年,實豐文化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營收1.90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2.05%;歸母凈利潤0.42億元,同比增長69.02%。

                  其中,玩具業務營收1.13億元,占總營收的59.57%;游戲業務營收6750.2萬元,占總營收的35.58%。公司凈利潤達417.4萬元,同比增長69.02%;扣非后凈利潤417.4萬元,同比增長69.02%。

                  境外收入9672.85萬元,同比下降14.6%;境內收入9298.77萬元,同比增長120.48%。

                  公司表示,2025年上半年業績增長主要得益于玩具及游戲業務的協同發展。公司將繼續加大研發投入,拓展市場渠道,推動業務持續增長。

                  高端化體驗和折扣化轉型,是百貨零售業的兩條主線。

                  頭部商業地產運營商憑借強大的資產質量和運營效率實現穩健增長。以優質購物中心為核心業務的企業,如華潤置地、龍湖集團等,通過提升體驗式消費場景、保持高出租率及深化會員運營,實現了租金收入和客流的雙增長,凸顯了線下商業體驗價值的不可替代性。

                  與此同時,折扣零售業態異軍突起,成為行業重要轉型方向。在消費者愈發理性、追求“質價比”的背景下,傳統百貨企業如銀座股份積極引入“京東奧萊”等新型折扣業態,通過“大牌低價”策略吸引客流。這順應了硬折扣市場快速擴張的趨勢,也反映了傳統百貨為應對壓力而進行的業態創新與供應鏈效率革命。

                  數字化轉型與業態融合成為核心競爭力。成功的企業不再局限于傳統零售,而是通過線上線下融合、業態創新來提升效率與體驗。

                  1

                  2025年上半年,龍湖集團營業收入為587.5億元,同比增長25.39%;歸母凈利潤32.16億元,同比下滑45.18%。

                  運營及服務業務合計實現收入132.7億元,創歷史新高。由商業投資、資產管理組成的運營業務不含稅租金收入為70.1元,同比增長2.5%。以物業管理、智慧營造為主的服務業務板塊不含稅收入為62.6億元,同比微增。

                  集團在營的89座商場(包含75座重資產及14座輕資產)出租率保持97%高位,商業租金收入為55億元,同比增長4.9%;整體銷售額為402億元,同比增長17%,日均客流增幅約11%。

                  2025年上半年新城控股實現營業收入221億元,同比下滑34.82%;歸母凈利潤8.95億元,同比下滑32.11%。

                  今年上半年,新城控股實現商業運營總收入為69.44億元,同比增長11.8%;物業出租及管理業務毛利45.73億元,占公司總毛利由去年同期的57.21%提升至77.06%;毛利率達到71.20%。

                  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已實現全國141城205座綜合體項目的布局,吾悅廣場開業規模達1608.14萬平方米,出租率穩定保持在97.81%的高位水平,成為行業運營效率標桿。

                  2025年上半年,中海地產收入832.19億元,同比下滑4.27%;歸母凈利潤85.99億元,同比下滑16.62%。

                  商業物業方面,2025年上半年收入35.4億元,其中購物中心收入11.7億元。2025年上半年,購物中心業務運營效率穩步提升,開業三年以上項目出租率為96.2%,銷售額、客流同比分別提升6.7%、11.0%。

                  2025年上半年,北京中海大吉巷盛大啟幕,以“文化賦能、城市更新”為核心,活化三千余平方米的文化保育區,高質量空間與體驗帶動開業表現優異,開業出租率95.5%,開業首日客流超20萬人次。

                  2025年上半年,華潤置地營業收入為949.21億元,同比增長19.86%;歸母凈利潤118.8億元,同比增長16.21%。

                  經營性不動產和資管業務已成為華潤置地業績增長的新引擎。上半年,該公司經營性不動產業務營業額121.1億元,同比增長5.5%;其中購物中心零售額1101.5億元,同比增長20.2%,利潤率攀升至65.9%,再創新高。

                  截至2025年6月,公司已運營購物中心94座,商業版圖進一步擴大。

                  華潤萬象生活2025年上半年實現收入85.24億元,同比增長6.54%;歸母凈利潤為20.3億元,同比增長7.44%。

                  2025年上半年,集團收入增長主要源于商業航道業務的強勁驅動。華潤置地旗下購物中心場均日客流提升至4.8萬人次,會員數量大幅提升至7237萬人。通過積極深挖會員需求,持續優化客戶體驗,有效提升會員黏性和活躍度。

                  截至6月末,在營購物中心數量增至125個,管理面積為1356萬平米。華潤置地旗下購物中心實現零售額1101億元,同比增長20.2%,同店增長9.4%,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0.4%;近九成在營購物中心零售額排名當地前三。

                  天虹股份2025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為60.09億元,同比下降1.79%;歸母凈利潤為1.54億元,同比下降0.05%。

                  其中第二季度,公司營業收入為27.4億元,同比下降1.3%;歸母凈利潤為277萬元,同比下降40.8%;扣非歸母凈利潤自去年同期虧損1016萬元變為虧損800萬元,虧損額有所減少。

                  財報提到,經營業務中數字零售和數字產業雙輪驅動的戰略持續推進,特別是在數字化轉型和業態創新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公司正在不斷完善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業務模式,以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同時,超市品牌“Sp@ce”在廈門、南昌和深圳的升級改造中,銷售額均實現了大幅增長,其中深圳坂田店成為“AI+零售”的試點門店。

                  2025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2.7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29%;歸母凈利潤6704.81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62.64%。

                  匯嘉時代主營業務為商超百貨商品銷售,2025年上半年收入10.34億元,占比81.31%;物業租賃部分收入1.29億元,占比10.14%。

                  公司在新疆地區擁有6家百貨商場、5家購物中心及11家獨立超市,受托管理2家購物中心及1家百貨商場,建筑總面積達107萬平方米,分布于烏魯木齊市、昌吉地區、五家渠市、阜康市、奇臺縣、克拉瑪依市、庫爾勒市、阿克蘇市、阿拉爾市、哈密市的核心商業區。

                  銀座股份2025年上半年營業總收入為29.72億元,較去年同期下滑0.87%,歸母凈利潤為1.04億,較去年同期下滑8.33%。

                  分業態來看,商業營業收入29.72億元,其中百貨商場收入11.57億元,大型綜合超市收入16.60億元,購物中心收入2.55億元。2025年上半年,公司新開2家門店,關閉2家門店。

                  2025年以來,銀座股份在多地門店引入京東奧萊業態,涉及濟寧銀座購物廣場、菏澤銀座和諧廣場、臨沂銀座和諧廣場、青島銀座和諧廣場、煙臺銀座商城等。京東奧萊由京東集團與海瀾集團合作推出,定位為新型折扣零售業態。

                  雖然行業整體疲軟,但“鐵打的茅五,流水的老三”,百元價格帶競爭尤其激烈。

                  消費理性化趨勢促使百元價格帶動銷最快,成為大眾消費的核心區間。低度化、年輕化成為行業尋求突破的重要方向,以吸引年輕消費群體和拓展飲用場景。

                  啤酒行業則通過高端化成功對沖銷量壓力。頭部企業普遍通過產品結構優化(如推廣白啤、高端生鮮等)提升均價和毛利率,利潤增速普遍高于營收增速,非即飲渠道增長成為新趨勢。

                  葡萄酒板塊持續承壓,在進口酒擠壓和國內消費復蘇緩慢的雙重壓力下,國產葡萄酒企業通過產品創新與渠道優化尋求突破,但短期內難以扭轉態勢。

                  1

                  2025年上半年,貴州茅臺實現營收910.94億元,同比增長9.16%;實現歸母凈利潤454.03億元,同比增長8.89%。

                  具體到業務板塊,“千億元級”大單品茅臺酒依舊是頂梁柱,上半年實現收入755.9億元,同比增長10.24%;系列酒則略顯乏力,收入137.63億元,同比增長4.69%。上半年貴州茅臺海外實現營收28.93億元,同比增長31.29%。

                  更值得關注的是,這也是2015年以來,茅臺營收增速首次跌至個位數,凈利潤增速更是創下同期新低,增長動能的放緩已清晰可見。

                  舍得酒業上半年營收27.01億元,同比下滑17.41%;歸母凈利潤4.43億元,同比下滑24.98%。

                  從產品結構來看,上半年舍得酒業中高檔酒、普通酒分別實現銷售收入19.73億元和4.45億元。值得注意的是,普通酒同比增長15.86%,占酒類收入比重提升至18.40%,正成為重要的增量來源。

                  據悉,舍得酒業正以沱牌特級T68為突破點,全面進攻大眾酒市場,從消費者培育到全渠道拓展,成功打造出多個千萬級樣板市場。上半年,沱牌特級T68的動銷、開瓶和上柜數據均獲高速增長,在基地市場、省外重點市場等地位列高線光瓶酒品類前三。

                  公司在2025年上半年營收204.91億元,同比增長2.11%;歸母凈利潤達到39.04億元,同比增長7.21%。

                  2025年上半年,青島啤酒加速培育大單品及創新品類產品,持續推進品牌優化和產品結構提升,通過“1+1+1+2+N”產品組合策略,經典系、青島白啤、高端生鮮1L鋁瓶及超高端產品銷量均保持穩健增長。

                  青島啤酒作為行業龍頭,已建立起“中高端產品+成本優勢+穩定分紅”的價值三角,在消費板塊中具備較強的防御性和成長性。隨著餐飲消費場景的持續恢復與公司產品結構優化,青島啤酒仍有望延續利潤增速高于營收的增長特征,為投資者創造持續回報。

                  2025年上半年,珠江啤酒實現營業收入31.98億元,同比增長7.09%;實現凈利潤6.12億元,同比增長22.51%。

                  從產品來看,珠江啤酒的高端產品營收占比和毛利率水平已經達到了一定高度,進一步上升空間有限,它還需要解決另外兩個檔次產品存在的問題。

                  2025上半年,珠江啤酒中檔產品營收約5.35億元,同比下滑17.47%,毛利率為31.7%。大眾化產品實現營收約2.01億元,同比增長7.50%,毛利率下滑至24.05%。

                  今年以來,即飲渠道啤酒銷售下滑已經成為行業共識,受到政策、經濟環境、生活方式改變等多重影響,在餐廳、酒吧夜場開酒的消費者減少,買酒回家喝的人群增多。珠江啤酒的市場表現,符合行業內預期。

                  2025年上半年,惠泉啤酒營業收入3.51億元,同比增長1.03%;歸母凈利潤0.40億元,同比增長25.52%。

                  惠泉啤酒表示,公司緊盯消費趨勢,落實以“一麥”重要單品升級為主線,搭配惠泉 1983、老惠泉系列和精釀系列個性化產品組合升級步伐,實現中高端產品矩陣的整合和優化,有效推進產品結構升級,中高檔系列千升酒營收增長。但今年上半年,中高檔產品收入增速同比增長0.30%,低于普通產品增速1.36%。

                  今年上半年,公司主基地市場大泉州區域銷量增長4.84%,在連續五年增長基礎上持續實現較好增長;公司的重要目標市場江西,多區域實現良好發展,市場建設步伐持續穩健向前邁進。

                  張裕A

                  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總收入14.71億元,同比下降3.4%;歸母凈利潤1.86億元,同比下降16.09%。

                  從產品結構看,葡萄酒仍是公司核心業務,報告期內收入占比74.4%;白蘭地作為第二曲線,占比22.58%。公開資料顯示,公司持續推動產品高端化策略,通過提升產品附加值來應對市場挑戰,如通過“醉詩仙”小瓶裝精準切入年輕消費群體,并針對宴席、餐飲和即飲渠道進行重點布局。

                  2025年上半年,張裕A的業績表現凸顯了國產葡萄酒行業面臨的深層挑戰。在進口酒全方位擠壓和國內消費市場復蘇緩慢的雙重壓力下,公司雖通過產品創新和渠道優化尋求突破,但短期內尚未扭轉業績下滑態勢。

                  智能生態是數碼家電品類絕對的主流。

                  領先企業不再依賴單一硬件產品,而是通過“手機×AIoT”生態協同,實現硬件、軟件與服務的深度融合。得益于龐大的設備連接基數和高效的生態聯動,IoT與生活消費產品收入的大幅增長,并顯著提升了相關企業的整體毛利率。

                  另一方面,出海與全球化戰略進入新階段。企業不再僅僅“賣產品”,而是將國內驗證成功的 “新零售模式” 與品牌體驗整體輸出海外,通過直營體驗店深化本地化運營,提升品牌高端形象,并取得了顯著成效。

                  不過企業表現分化也很明顯,部分企業通過培育 “第二增長曲線” (如新能源汽車相關部件、服務器與存儲)實現了爆發式增長。但傳統家電企業則面臨國內市場競爭激烈、增長承壓的挑戰,部分企業出現“增收不增利”的現象。

                  1

                  小米集團2025年上半年營收2272.49億元,同比增長38.23%,凈利潤228.29億元,同比增長146%。

                  在智能手機、IoT與生活消費產品業務方面,財報顯示,智能手機業務收入為人民幣455億元,毛利率為11.5%;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為42.4百萬臺,同比增長0.6%。第二季度,IoT與生活消費產品業務收入創歷史新高,收入為人民幣387億元,同比增長44.7%,毛利率為22.5%,同比提升2.8個百分點。

                  小米汽車業務方面,智能電動汽車及AI等創新業務分部收入為人民幣213億元,其中,智能電動汽車收入為人民幣206億元,其他相關業務收入為人民幣6億元。2025年第二季度,智能電動汽車及AI等創新業務分部經營虧損為人民幣3億元,交付新車達81302輛。

                  中興通訊2025年上半年營收715.53億元,同比增長14.51%,歸母凈利潤50.58億元,同比下滑11.77%。

                  中興通訊業務可分為運營商網絡、政企業務和消費者業務三塊,上半年運營商網絡實現收入351億元,同比下滑6%,主要由于無線接入產品收入下降,為三大業務唯一下滑的板塊,業務占比為49%,同比下滑10個百分點。

                  政企業務實現收入192億元,同比增長110%,主要由于服務器及存儲收入增長,中興通訊的第二增長曲線已成為支撐其業務增長的主要引擎,表現相當亮眼,占比為27%,同比提升12個百分點。

                  消費者業務收入172億元,同比增長8%,主要由于手機產品、云電腦收入增長,占比24%,同比下滑近2個百分點。

                  其中針對手機及移動互聯產品,中興通訊圍繞“AI for All”產品戰略和理念,發布首款全尺寸內嵌DeepSeek的小折疊手機Flip 2、努比亞Z70S Ultra攝影師版及努比亞平板Pro等AI新品,移動互聯產品5G FWA & MBB的市場份額連續四年全球第一。

                  美的集團2025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約2523.31億元,同比增長15.68%;歸母凈利潤260.14億元,同比增長25.04%。

                  按2024年的銷量計,美的集團是全球銷量規模最大的家電供應商。目前,公司擁有面向高端市場、大眾市場及年輕群體市場的廣泛品牌矩陣,并可提供各類智能家電產品,2025年上半年,美的系產品在包括京東、天貓、抖音、拼多多等國內主流線上平臺的家電銷售額位居行業第一;美的系產品在KA、經銷商、電商下沉等國內主要線下渠道的家電銷售額亦位列行業第一。

                  美的集團對上半年的經營評價為,整體規模進一步增長,盈利能力與現金流等核心指標進一步改善,展現了美的集團經營韌性與高質量增長的長期態勢。

                  海信家電2025年上半年營收493.40億元,同比增長1.44%;歸母凈利潤20.77億元,同比增長3.01%。

                  暖通空調是海信家電最大的業務板塊。上半年海信家電的暖通空調業務營收為236.94億元,占收入比重為48.02%,同比增長4.07%,毛利率下滑1.56%。空調業務雖有增長,但市場占有率仍處于相對較低水平。

                  冰洗業務高端化戰略初顯成效,冰洗業務實現營收153.93億元,同比增長4.76%,毛利率18.74%,同比增長2.12%,冰冷產品中容聲冰箱銷售額增長9.7%,海信冰箱銷售額增長8.6%。在冰洗廚業務的高端細分領域,海信憑借容聲冰箱的高端平嵌產品等,逐漸嶄露頭角。

                  海信圍繞家電產業鏈延展的其他業務營收為66.13億元,同比增長了8.89%,其中廚電業務線下零售收入同比增長52%。

                  有分析師指出,海信家電業務增速放緩因素之一是“國內市場競爭太激烈、增長壓力太大”。在內銷營收、毛利率下滑之時,海信家電的海外業務兩項指標均實現增長,但海外業務對海信家電的拉動作用有限。

                  蘇泊爾2025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14.78億元,同比增長4.68%;歸母凈利潤9.40億元,同比下降0.07%。

                  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蘇泊爾稱主要因出口業務的綜合影響,同時投資收益因利率走低而有所下降。

                  蘇泊爾表示,內銷業務方面,面對復雜的國內市場環境與消費者更理性的市場需求,公司通過持續創新及強大的渠道競爭優勢,營業收入較同期穩定增長,且核心品類的線上、線下市場占有率持續提升。外銷業務方面,公司主要外銷客戶的訂單較同期增長,營業收入實現了較好增長。

                  2025年上半年,小熊電器營業收入25.35億元,同比增長18.94%;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05億元,同比增長27.32%。

                  小熊電器多個品類業務都取得了不錯的增長。上半年小熊電器的廚房小家電營收16.73億元,同比上升5.02%;母嬰小家電收入1.45億,同比增長40.54%。

                  小熊電器的經營結構也在逐漸優化。過去小熊電器常常被詬病廚房小家電業務占比太高,但上半年得益于其他業務的快速增長,廚房小家電業務雖然發展不錯,但營收占比反而從同期的74.77%下降到了66.02%。相對應的,個護小家電和母嬰小家電的營收占比分別提升到12.77%和5.73%。

                  長虹華意2025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66.28億元,同比下降1.52%;歸母凈利潤為2.57億元,同比增長13.42%。

                  作為全球冰箱壓縮機行業的龍頭企業,長虹華意連續12年穩居全封閉壓縮機行業全球第一。2025年上半年,公司全封閉活塞壓縮機銷量4759萬臺,同比增長2.9%,其中商用壓縮機銷量832萬臺,同比增長38%;變頻壓縮機銷量1684萬臺,同比增長11%。

                  長虹華意在鞏固傳統業務優勢的基礎上,積極培育“第二增長曲線”,其新能源汽車空調壓縮機銷量同比增長164%。2025年上半年,公司新能源汽車空調壓縮機銷量67萬臺,同比增長164%;該業務實現營業收入3.87億元,同比增長126.69%。

                  2025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總營業收入5.40億元,同比增長606.52%;實現歸母凈利潤2.03億元,同比增長562.57%。

                  主營業務調整,以高功率電源業務核心驅動力,貢獻營收4.87億元,占比90.23%,毛利率達39%,主要面向東南亞算力服務器市場,依托股東資源和技術團隊快速落地。全年扭虧為盈,凈資產轉正。而在去年同期,公司尚未有此產品布局。

                  同洲電子是A股市場為數不多的、通過破產重整成功恢復上市的公司,目前正在電源產業發展趨勢下正積極轉型,尋找新的業績增長點。

                  2025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28.27億元,同比增長9.45%;實現歸母凈利潤3.02億元,同比增長7.38%。

                  公司主營業務智能家居產品/物聯網云平臺分別實現營收22.56/5.55億元,同比增長8.88%/12.20%,占主營業務收入比80.26%/19.27%,持續深化雙主業格局,打造智能硬件+AIOT垂直一體化。

                  智能家居中,第一增長曲線家居攝影機業務營收15.48億元,同比+7.22%,出貨量蟬聯全球第一;智能入戶業務營收4.36億元,同比+32.99%,表現亮眼,第二增長曲線穩健。

                  多品牌戰略與精細化運營,是這個賽道增長的核心引擎。

                  成功的企業通過覆蓋不同價格帶、運動場景和消費人群的品牌組合(如專業運動、時尚運動、戶外等),有效分散風險并捕捉多元需求。主品牌通過深耕核心品類(如跑步、籃球)穩固基本盤,同時通過收購或孵化新品牌開拓增量市場,實現了規模的持續擴張。

                  行業競爭已從單純的運動性能比拼,延伸至輕戶外、都市通勤、女性專屬等泛運動生活場景。

                  從渠道來看,DTC轉型與效率提升是行業共識。企業需要持續優化渠道結構,提升電商占比,并通過深化會員運營、優化供應鏈效率來挖掘內生增長潛力,以應對線下渠道的成本壓力與流量挑戰。

                  1

                  2025年上半年,安踏實現營收385.4億元,同比增長14.3%;凈利潤70.31億元,同比增長14.5%。

                  分品牌看,其多品牌收入普遍增長,安踏主品牌收入169.5億元,同比增長5.4%;FILA收入141.8億元,增長8.6%;其他品牌收入74.1億元,大幅上升61.1%。

                  對于FILA品牌收入的增長,據FILA方面介紹,今年上半年公司進行了創新商品開發,形成以POLO、羽絨服、跑鞋、老爹鞋為代表的商品IP,品牌布局輕戶外、女子以及職場通勤與商務等市場及客群。

                  特步國際2025年上半年經營業務收入68.38億元,同比增長7.1%;凈利潤9.14億元,同比增長21.5%。

                  2025年上半年,特步主品牌收入僅增4.5%,60億元大盤仍靠跑鞋一條腿走路,占比超六成;索康尼雖飆出32%高增速,但7.85億元規模仍不足集團營收12%,155家門店的渠道密度遠未形成“第二曲線”支撐。

                  從2025年上半年的實際經營數據來看,特步主品牌的增長動能略顯不足:收入僅同比增加4.5%,規模達60.53億元;而2024年中期,特步主品牌同比增速為6.6%,2023年中期則超10%。

                  361度2025年上半年營業收入達57.05億元,同比增長11%;凈利潤為8.58億元,同比增長8.6%。

                  主品牌與童裝線下零售額同比保持穩定增長,童裝業務營收12.61億元,占比22.1%,同比增長11.4%;電商業務延續高增長勢頭,營收18.17億元,占比31.8%,同比激增45.0%。

                  邁過營收大關之后,如何持續保持增長動能,是每一家運動品牌都必須面對的命題。從361°過去半年的表現來看,答案并不僅僅在于賣出更多的產品,而是通過品類布局的拓展、零售形態的革新、以及專業化的持續錘煉,構建出一個兼具規模和韌性的增長體系。

                  李寧公司2025上半年營收達148.17億元,同比增長3.29%;歸母凈利潤17.37億元,同比下滑10.99%。

                  就品類而言,鞋類業務作為第一大品類,營收同比增長4.9%至82.31億元,占比由54.7%提升至55.6%;服裝業務營收同比下降3.4%至51.93億元,占比由37.5%下降至35.0%;器材及配件業務延續強勁增長勢頭,營收同比增長23.7%至13.93億元,占比由7.8%提升至9.4%。

                  上半年,李寧品牌持續深耕跑步、籃球、綜訓、羽毛球、乒乓球和運動休閑六大核心品類,同時積極把握市場趨勢,拓展戶外運動、網球和匹克球等新運動品類。其中,跑步、籃球、綜訓三大運動品類零售流水占比達到67%。

                  2025年上半年,美特斯邦威實現營收2.26億元,較同期下降45.23%;歸母凈利潤993.03萬元,下降87.07%。

                  上半年,批發零售業營收1.98億元,較同期下降29.10%。其中,男裝一直是美邦的主力產品線,占比過半,營收1.14億元,較同期下降30.46%;女裝營收6236.63萬元,下降23.57%;其他產品營收2082.70萬元,下降36.13%。

                  2024年,創始人周成建出山,提出“5.0新零售模式”“戶外體驗館”和“抓鳥計劃”結合的新戰略。此前,美邦已連續虧損五年,累計32.16億元,如今與巔峰期近百億的營收相比已暴跌超9成。

                  瀝金點評

                  中國消費品市場正告別普惠式增長,進入一個由技術、需求和價值觀共同驅動的精耕時代。

                  對于企業而言,唯有持續聚焦核心產品力、構建敏捷高效的供應鏈體系、并真正以用戶為中心進行創新和溝通,才能在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中構建起堅實的護城河,實現可持續的增長。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瀝金,作者:瀝金 

                  可行性研究報告
                  瀝金

                  本文作者信息

                  瀝金(自媒體)

                  關注(139930)贊(2)

                  邀請演講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咨詢·服務

                  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

                  <delect id="8yo6l"><kbd id="8yo6l"><tbody id="8yo6l"></tbody></kbd></delect>

                        1. <em id="8yo6l"></em>

                            1. <em id="8yo6l"><label id="8yo6l"><nav id="8yo6l"></nav></label></em>

                                  亚洲精品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