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票房破300億!《滿江紅》以45億居榜首【附電影產業鏈剖析】
電影作為一種受歡迎的娛樂形式,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觀眾。無論是在影院觀看大銀幕電影,還是在家中通過流媒體平臺觀看電影,人們都可以享受到電影帶來的樂趣和情感體驗。
據燈塔專業版實時數據,截至7月14日,2023年度大盤票房(含預售)突破300億,追近2022年全年300.67億總票房。
截至目前,暫列2023年票房前十名影片:1.《滿江紅》、2.《流浪地球2》、3.《消失的她》、4.《熊出沒·伴我“熊芯”》、5.《八角籠中》、6.《人生路不熟》、7.《速度與激情10》、8.《無名》、9.《深海》、10.《長空之王》。
圖源:燈塔
產業鏈剖析:包括五大階段
從電影行業整體來看,其產業鏈包括電影制作、出品、發行、放映環節。電影制作作為整個產業的最前端,決定了行業的影片供給數量、質量等情況,具有一定的議價權。影片制作完成后,通過出品及發行方使得影片得以面世,向下游院線企業進行宣發。電影產業的終端是院線市場,其基本職能是提供放映服務獲取票務收入,一般占據45%的票房分賬比例,同時還為合作商提供廣告服務、提供賣品等衍生品服務以獲得非票務收入。
在電影產業鏈中,發行上承制片方,下連院線播映方,是將影片全國推廣的渠道,整個電影產業鏈的參與者眾多。
電影制作方主要包括國內外文學與劇本等原始作品方,如國外的漫威、迪士尼,國內的華策影視、騰訊文學等;內容出品方包括海外的華納兄弟、環球影業,國內的萬達影視、華誼兄弟等專業影視公司;宣傳發行方包括華納兄弟、環球影業等傳統影視公司發行方,以及淘票票、愛奇藝與貓眼電影等網絡發行方;電影產業鏈終端的院線平臺代表公司有海外的AMC與國內的萬達影院、大地影院、橫店影視等。
行業發展歷程:處于“互聯網+時代”
從1950年發展至今,我國電影行業共經歷了四個階段,分別為“國有資本時代”、“民營資本時代”、“商業大片時代”和目前所處的“互聯網+時代”。
中國電影市場收入規模:疫情后強勢反彈
從電影票房收入來看,2016-2019年,中國電影票房收入持續增長,并成功突破600億大關。2019年,我國票房收入達641億元,較2018年增長5.4%,增速整體呈現下滑態勢。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我國電影票房收入僅為203億元,不到2019年票房收入的三成。截至2021年12月中旬,我國電影票房收入457億元,較2020年恢復較快。2022年全國院線電影總票房達到300.67億元。
普華永道預計,2024年中國票房收入將恢復至疫情前水平,2027年中國電影收入將達到132億美元,五年復合年增長率為23.77%。報告預計,中國電影市場會于2024-2025年超越美國,2027年的票房收入預計占全球總收入的27%,高于美國的23%,成為全球最大市場。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2023-2028年中國電影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等任何公開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內容,需要獲取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正規授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咨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