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ect id="8yo6l"><kbd id="8yo6l"><tbody id="8yo6l"></tbody></kbd></delect>

        1. <em id="8yo6l"></em>

            1. <em id="8yo6l"><label id="8yo6l"><nav id="8yo6l"></nav></label></em>

                  一個倒閉品牌,靠賣標成了抖音女裝第一

                  瀝金

                  1

                  (圖片來源:攝圖網)

                  作者|瀝金 來源|瀝金

                  一個倒閉的品牌,靠賣標成為了抖音女裝行業第一。

                  這次618,創造輝煌的除了常客韓束、泡泡瑪特外,死去的白月光拉夏貝爾,竟然也重新回到了消費者視線當中。

                  抖音搜拉夏貝爾,正在售賣該品牌服裝的小店近300家,涉及女裝、童裝、內衣、鞋類等多個類目,甚至還有男裝。

                  不知情的消費者以為,拉夏貝爾的商業版圖在這幾年急速擴張。

                  誰能想到,真正的拉夏貝爾早在2021年便破產清算,現在市場上不過全是“菀菀類卿”,標是一樣的,但實際彼此之前沒有任何關聯。

                  為啥簡單靠著一個商標,這些無名無分的貼牌商家可以做大做強?

                  賣標買標,難道是門潛在的大生意?

                  眼看它起高樓 

                  眼看它樓塌了

                  成立于1998年的拉夏貝爾,吃上了中國服裝線下市場最好吃的蛋糕。

                  彼時,線下女裝店的風格模式固化,拉夏貝爾的法式浪漫品牌調性,為其在市場上迅速打開知名度。

                  2003年非典過后,更是乘上報復性消費之風,銷售額順利突破1億元大關,也是從這一年開始,拉夏貝爾開啟了直營擴展之路,一路順風順水。

                  2014年,拉夏貝爾而在港交所上市;2017年,拉夏貝爾登陸上交所,成為國內首家兩地上市的服裝企業;同年線下門店規模不斷擴張,數量更是達到了9448家,一時之間風頭無兩。

                  可是僅一年,這個看似堅不可摧的服裝第一品牌便轟然倒塌。

                  2019年一年,拉夏貝爾關停5000家門店;2021年,受疫情影響,庫存爆倉、資不抵債、破產清算,一連串噩耗接踵而至。

                  原因何在?

                  其一,店開太多,管不過來。

                  巔峰時期近萬家門店,卻還堅持直營模式,把所有風險通通攬自己身上,店鋪利潤勉強覆蓋租金和人力成本,每家店產出效率低得可憐。

                  其二,庫存周轉有大問題。

                  同時給近萬家門店供貨,且又沒有數字化管理系統,門店補貨、調貨等流程緩慢,必然會導致大量庫存積壓。

                  2014年到2018年,拉夏貝爾門店庫存率從13.27億提升至24.34億,周轉天數高達400天,這明顯無法符合快時尚的品牌要求。

                  2020年,拉夏貝爾為清理庫存,全線女裝低價甩賣,且減少上新頻次,庫存是減少了20億,但品牌定位、定價、形象等均一落千丈。

                  其三,錯失互聯網紅利。

                  為了上市計劃,將重心全盤放在線下門店擴張上,忽略了發展電商模塊。

                  門店急速擴張之時,淘寶正發展得如日中天,新消費習慣開始培養;流量開始從線下轉到線上,消費者們不再愛逛街,而是愛上了互聯網興趣消費。

                  跟不上時代的拉夏貝爾,倒閉也只是時間問題。

                  賣標為生 

                  走“南極人”老路

                  2020年,拉夏貝爾開始賣品牌。

                  賣品牌,意思就是把品牌授權給各類供應商和經銷商,自己獲取一筆品牌使用費用,對方則自行負責生產和銷售。

                  而這些第一批購買商標的商家們也很快吃到了紅利:2021年拉夏貝爾破產清算,反而成為了他們各種低價大甩賣的噱頭,吸引不知情的消費者哄搶。

                  其實拉夏貝爾不是賣標的第一個,耳熟能詳的南極人從2008年就開始做起了貼牌生意。

                  貼牌生意簡直是0成本暴利,企業不再需要承擔生產成本和庫存風險,只需要收錢即可。

                  南極人一開始也狠狠大撈一筆,授權了一大批生產商、經銷商,甚至憑借貼牌生意成功在2015年于A股上市,市值一路上漲。

                  但授權的商家越多,風險越大。

                  2021年,南極人授權了上游供應商1839家、下游經銷商10311家,終端店鋪13258家。

                  一方面,貼牌商家們大多持薄利多銷的策略,不斷壓縮產品價格和成本,導致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另一方面,供應商之間撞型,開始互相搶占市場,長久以往產品品質下滑。

                  近些年,南極人頻頻因質量問題被投訴,口碑一落千丈,失去消費者的信任后,南極人品牌也從2020年的毛利率90%以上,到2024年毛利率下滑到14%。

                  貼牌生意不好做了,南極人只能開始自救轉型。

                  2023年,南極人開啟品牌自營之路,一邊清退貼牌商家,一邊聚焦抖音直播帶貨。

                  但這條路并沒有那么順利:市面上仍有大批此前授權的貼牌商家們在售賣低價南極人,消費者也很難直觀分辨出直營店和授權商之間的區別。

                  南極人的品牌形象修復似乎還遙遙無期。

                  所以說,貼牌生意看似賺到了很多錢,但其實它是建立在品牌價值消耗之上,而這條路往往是不可逆的。

                  不過至少對拉夏貝爾來說,品牌都破產了,不可逆又如何,能撈一點是一點。

                  賣品牌資產 

                  其實是在消耗信任

                  賣品牌躺賺一筆急救資金,顯然是陷入瓶頸的品牌首選。

                  如今市場競爭加劇,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常見,許多耳熟能詳的品牌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只能斷臂求生。

                  拉夏貝爾、飛利浦、南極人、恒源祥、同仁堂...

                  短時間對買賣雙方肯定是有好處的:賣家靠這些資金重新擁抱增長,買家靠這個品牌快速打開市場。

                  但這終究也只能是短期套現之法,長期使用并不可取。

                  一個品牌之所以能夠成為可批量販賣的產品,恰恰是因為在它經營生產售賣的幾十年里,在消費者心中積累了值得信任的口碑。

                  所以賣掉品牌,就是在消耗、甚至透支自己曾經積累的信任,長此以往品牌價值不斷被稀釋,又得從頭開始。

                  其實真相就像喬布斯重返蘋果時說過的那樣,品牌不是貼在產品上的標簽,而是用戶心中體驗的總和。

                  當你開始決定賣掉它的時候,也許你其實已經接受了放棄消費者,忘記了做品牌的初心。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瀝金,作者:瀝金 

                  可行性研究報告
                  瀝金

                  本文作者信息

                  瀝金(自媒體)

                  關注(139467)贊(2)

                  邀請演講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咨詢·服務

                  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

                  <delect id="8yo6l"><kbd id="8yo6l"><tbody id="8yo6l"></tbody></kbd></delect>

                        1. <em id="8yo6l"></em>

                            1. <em id="8yo6l"><label id="8yo6l"><nav id="8yo6l"></nav></label></em>

                                  亚洲精品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