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標布加迪威龍!掃地機器人巨頭追覓科技宣布造車:造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車,首車將于2027年推出【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分析】
8月28日,追覓科技正式官宣造車,造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車,首款超豪華純電產品對標布加迪威龍,計劃在2027年亮相。
追覓科技發布一封信,信中稱,我們不做“從0到1”的冒險者,而是站在中國制造巨人肩上。無數中國企業已用十年血汗,鑄就了全球最成熟的電動車供應鏈與技術生態。而我們要做的是一場“全局最優”的征程:用正確的產品、正確的戰略、正確的節奏,把中國智造推向世界高端市場。
企查貓APP顯示,追覓科技(蘇州)有限公司(簡稱:追覓科技)成立于2017年12月18日,注冊資金為240.79(萬人民幣),是一家專注于智能生活家電的全球化科技公司。公司前身為清華大學“天空工場”,后加入小米生態鏈。核心團隊成員多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一流學府,擁有在高速數字電機、單目機器視覺、SLAM(即時定位與地圖構建)等方面的自主知識產權,并處于全球領先地位。追覓科技先是入局智能清潔電器市場,逐步成為全球智能清潔電器領導品牌,旗下掃地機器人、洗地機、割草機器人等產品,已經在海外多個國家與地區取得了市占率第一。
技術實力是追覓科技最核心的競爭力,這也為其跨界造車提供了關鍵支撐。在研發投入上,追覓科技始終保持高強度,公司員工中研發人員占比約60%,如此高比例的研發團隊配置,在行業內實屬罕見。截至2024年底,追覓科技全球累計申請專利已達6379件,其中45%為含金量極高的發明專利,更重要的是,這些專利覆蓋了傳感器融合、電機控制與人機交互等智能汽車核心領域。此外,追覓科技在高速數字電機、單目機器視覺、SLAM(即時定位與地圖構建)等技術領域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且處于全球領先水平,這些技術積累無疑將為其造車之路賦能。
不過,汽車行業并非易事,追覓科技在公開信中便提到,造車是一場“九死一生”的遠征,當前行業競爭已進入全方位、多維度的高強度對抗,不僅比拼技術創新與迭代速度,更考驗體系能力、供應鏈整合、品牌定位與全球市場洞察。他們敬畏這個行業,偉大的夢想,從來生于無畏。
不久前,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直指行業殘酷性 —— 他在《羅永浩的十字路口》節目中表示,中國汽車行業的淘汰賽大概還有5年時間,目前沒有人敢說已經拿到“船票”,甚至調侃如果你想害一個哥們,就勸他去造車吧,足見造車之苦。
造車有多難?汽車行業是資金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行業,進入門檻極高。一款全新新能源汽車的研發成本通常在10-20億美元,包括電機、電池、底盤、自動駕駛等核心系統。生產基地建設更是需要投入50-100億元,涉及沖壓、焊接、涂裝、總裝四大復雜工藝,同時還需建立大規模工廠和生產線,以及完善的質量控制體系。此外,汽車生產需要建立大規模的工廠和生產線,涉及到復雜的工藝和質量控制體系。
供應鏈方面,汽車涉及數千個零部件,小到電子元件,大到底盤、車身、動力系統,僅電池一項就需協調正極材料、隔膜、電解液等數十個供應商,其復雜程度遠超家電和電腦組裝。
此外,當前汽車市場競爭早已白熱化,傳統車企與造車新勢力已占據一定市場份額,新品牌想要突圍難度極大;而且汽車研發周期漫長,從研發到量產通常需要3-5年,期間市場審美、消費者需求、競爭環境都可能發生巨大變化,進一步增加了研發與市場風險。
好在,中國擁有全球最完整的汽車產業鏈,特別是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從電池、電機到電控系統,已形成強大的配套能力。數據顯示,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超過10萬家,實現了1500種部品的覆蓋,構建起從上游零部件到中游一級 / 二級供應商,再到下游整車制造廠、出行服務商的全產業鏈條,這無疑為追覓科技等新入局者提供了有力的產業保障。
追覓科技在信中結尾寫道:“追覓生于全球、長于全球。在中國,我們已成為清潔領域的絕對領導者;在全球,我們在20余個國家和地區穩居市場第一。始終定位高端,堅持價值超越價格,是極少數能在每一個進入的市場都迅速躋身頂端的中國品牌。為此我們被許多人稱為“中國的蘋果”。我們知道如何讓全球用戶為創新買單、為體驗喝彩。這一次,我們要在汽車領域再次證明:中國品牌,不僅可以高端,更能成為全球消費者熱愛的符號。”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新賽道研究、投資可行性研究、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產業大數據、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十五五規劃等解決方案。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內容,請注明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更多企業數據、企業資訊、企業發展情況盡在【企查貓APP】,性價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業查詢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咨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