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像頭更靠譜!馬斯克再次炮轟激光雷達:受反射散射影響,惡劣天氣表現糟糕【附自動駕駛行業市場分析】
(圖片來源:攝圖網)
近日,特斯拉CEO馬斯克又一次炮轟激光雷達。
馬斯克批評Waymo的自動駕駛激光雷達方案在惡劣天氣條件下,如降雪、降雨甚至沙塵暴等場景中,激光雷達會陷入導航困境。他指出:“受反射散射影響,激光雷達在雪、雨或沙塵環境下表現糟糕,這也是Waymo在強降水天氣里完全無法行駛的原因。”
而不久前,馬斯克發文稱,激光雷達和雷達會因傳感器沖突降低安全性,因此特斯拉宣布將徹底停用激光雷達,轉而依賴攝像頭與AI算法實現安全自動駕駛。馬斯克堅信攝像頭方案才是王道,并強調純視覺方案在舊金山、奧斯汀的Robotaxi試點中已驗證其可靠性,事故率較人類駕駛低50%。他認為,多傳感器數據沖突會增加系統決策風險,而純視覺是最優解。
自動駕駛技術方案路線中,激光雷達和純視覺是兩種主要的感知技術路徑。激光雷達通過發射激光束并測量反射光的時間來構建車輛周圍環境的三維點云圖,具有高精度、抗干擾能力強的特點,能夠提供精確的距離和形狀信息,尤其在復雜環境和惡劣天氣下表現出色,但成本較高且數據處理量大。純視覺方案則依賴攝像頭捕捉圖像,利用深度學習算法對圖像進行分析和理解,模擬人類駕駛員的視覺感知,成本較低且易于集成,但在復雜環境下的識別準確性和可靠性相對較低。
不過,近年來,得益于技術進步、規模化生產和產業鏈成熟,激光雷達成本大幅下降。
禾賽科技的數據顯示,其用于L2級智能輔助駕駛的主激光雷達價格已從2016年的4萬美元降至200美元,八年間成本降幅達99.5%。這種斷崖式下跌推動激光雷達加速"上車"——2023年國內搭載五顆毫米波雷達的車型銷量同比增長38.3%,六顆雷達配置車型更暴增559.2%,覆蓋從10萬元以下到高端車型的全價格帶。
不同價格區間車型毫米波雷達搭載量也穩步上升。尤其是20-40萬區間,毫米波雷達加速上車,未來增長空間巨大。10萬元以下車輛毫米波雷達搭載量亦有一定程度增長,未來,隨著技術進步和成本控制的進一步優化,毫米波雷達的應用將更加廣泛,不僅限于中高端車型,更有望下沉至更廣泛的消費市場。
目前,中國主要車企均布局了自動駕駛業務,吉利、長城、長安、東風、一汽紅旗、上汽、奇瑞已經實現了L3級別智能駕駛布局,其中吉利、長城、東風已經進入L4/L5級別智能駕駛領域。
但真正意義上的無人駕駛仍停留在試驗階段。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表示,自動駕駛的商業化落地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隨著技術的日益成熟和成本的降低,自動駕駛技術將逐步拓展至更多場景和領域。
激光雷達成本的下降使其從高端車型向大眾市場滲透,而純視覺方案通過算法優化不斷提升可靠性,兩種技術路線正在形成動態競爭。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無人駕駛汽車(自動駕駛汽車)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新賽道研究、投資可行性研究、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產業大數據、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十五五規劃等解決方案。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內容,請注明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更多企業數據、企業資訊、企業發展情況盡在【企查貓APP】,性價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業查詢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咨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