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適配新能源車并不現實!長安汽車副總楊大勇:未來至少35%用戶仍選燃油車【附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分析】
(圖片來源:攝圖網)
在當今全球汽車產業的變革浪潮中,新能源汽車正以不可阻擋之勢重塑著整個行業的未來。然而,在這場“電動化革命”中,傳統燃油車是否會迅速退出歷史舞臺?
9月7日,長安汽車執行副總裁楊大勇在2025世界智能產業博覽會上提出,盡管新能源車快速發展,未來市場上仍將有至少35%的用戶繼續選擇燃油車。他認為人人適配新能源車并不現實。
此外,他還談到充電基礎設施的覆蓋不足問題。據中國充電聯盟8月22日發布消息,截至今年7月底,全國私人充電樁數量僅為1249萬個。楊大勇認為,盡管這一數字還在增長,但對于多數無樁家庭來說,燃油車是更為務實的選擇,未來市場上燃油車和新能源車的銷量結構占比將為35:65。
新能源汽車產業是我國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
在國家政策和市場需求下,新能源汽車產業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發展。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全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占全國汽車總銷量比例)達到31.6%,較2022年大幅上升。2024年1-11月,這一比例進一步提升至40.3%。根據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最新數據,2025年上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達到了44.3%,創下同期歷史新高。
新能源汽車的普及,本質上是技術突破與用戶體驗的雙重勝利。其中,續航里程作為核心競爭力,直接決定了消費者的接受度。近年來,從磷酸鐵鋰電池到三元鋰電池,從能量回收系統到輕量化材料,技術迭代不斷推高續航上限。而固態電池的崛起,更被視為下一代動力電池的“終極方案”。
與傳統鋰離子電池相比,固態電池以固態電解質替代液態電解液,大幅提升了安全性,其次,固態電池的能量密度通常更高,這意味著在相同體積或重量下,固態電池能夠存儲更多的電能,從而為電動汽車等設備提供更長的續航里程,徹底消除“里程焦慮”。目前,奇瑞、寧德時代、上汽等企業已明確規劃:2026年全固態電池上車,2027年規模化量產。
然而,高續航對充電基礎設施提出了更高要求。若充電樁布局滯后,即使車輛續航提升,用戶仍可能面臨“充電難”問題。因此,新能源汽車的普及不僅需要電池技術突破,更依賴充電網絡、車網互動(V2G)等生態系統的協同發展。
吉利汽車總裁桂生悅預計兩三年后中國一定會做到油電平權,資本市場對汽車公司的估值方法有可能會發生變化。到時候,如果一家公司沒有燃油車,可能會成為一種缺憾,而有燃油車的公司,有可能會比沒有燃油車的公司值錢。
變革浪潮中,沒有絕對的贏家或輸家,只有不斷適應、創新與共生的行業生態。燃油車與新能源汽車的未來,或許不是“誰取代誰”,而是“如何更好地共存”。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新賽道研究、投資可行性研究、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產業大數據、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十五五規劃等解決方案。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內容,請注明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更多企業數據、企業資訊、企業發展情況盡在【企查貓APP】,性價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業查詢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咨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