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長飛輪,才是企業最強的武器
來源于微信公眾號:筆記俠(ID:Notesman)
高級筆記達人 | 拾畫
責編 | 嘯天
內容來源:量子教育(企業人才培養優質內容及創新解決方案服務商)舉辦的第七屆知識價值高峰論壇。
分享嘉賓:張思宏,原亞馬遜(中國)副總裁、首席用戶體驗官。
商業思維
當企業營商環境從增量市場進入存量市場,每個企業經營者都面臨著一個挑戰,就是業績增長。
但在當下,企業利用業績增長賺錢的打法和思路也已發生根本性轉變。
以前的靠業績驅動、靠模式驅動、靠新客驅動、靠營銷驅動的業績增長模式,永遠不可能再發生。
企業要生存,就要回歸初心,關注用戶。
這個思想轉變人人都能懂,但真正要做到極其困難,最根本原因在于很多企業只有良好意愿而沒有機制。
一、用戶經營飛輪
想要真正經營好用戶,幫助企業實現業績增長,需要怎樣的機制?它的底層邏輯和方法到底是什么?我總結出了一套理論,叫用戶經營飛輪。
怎樣來理解?首先要知道,用戶經營要解決以下三個問題:第一,組織有沒有能力做這件事;第二,做了之后有沒有錢賺;第三,做完了之后不要賠錢賺吆喝。
解決這些問題,需要用到用戶經營飛輪:
① 組織賦能
我在咨詢輔導5000萬到10億之間的初創公司或中小型企業時,發現這些企業在用戶經營落地上最大的一個困難是“頭轉過去了,身體跟不過去”。
身體是指組織能力。所有企業創始人和經營者們、高管們都意識到用戶經營的重要性,遺憾的是,組織能力跟不上,因為絕大部分企業還沉迷于以前那一套打法。
所以,用戶經營第一個層次要解決的問題是組織有沒有能力做,組織能不能做。
② 價值變現
很多企業想了一堆逆天的用戶服務、產品和項目,用戶極其滿意,但很遺憾,最后企業垮掉了。用戶經營的目標不是哄用戶開心,其終極目標是讓企業賺錢。企業不賺錢的用戶經營就是耍流氓。
③ 增長加速器
把公域流量變成私域流量,不要為他人做嫁衣裳。
要把用戶經營推動成一個輪子,必須要產生三個價值:第一,組織要有能力;第二,把用戶的滿意轉化成商業回報;第三,把公域流量變成私域流量,不斷推動業績增長飛輪。
二、業績增長飛輪
其實很多企業用戶體驗做得不錯,但用戶就是不愿意留下來,不愿意買單。原因很簡單,因為公司缺一個輪子——業績增長飛輪,它是用戶經營體系中第二層價值變現的一個要素。
1.業績增長飛輪的價值
業績增長飛輪有兩大核心價值。
第一,梳理。讓企業想清楚賺錢和不賺錢的底層邏輯和秘密。
第二,指導。用它指導公司從投資到人員招聘、財務預算、業務流程改進、產品研發等所有工作。所有人都要遵照飛輪地圖,朝著一個方向努力。
2.什么是飛輪效應?
飛輪是管理學上一個非常有名的概念,也叫飛輪效應fly well effect,源于系統動力學。
系統動力學有一個公式概念,系統=要素×連接關系。
企業要想經營好,首先要有一個起點,這個起點叫做要素。有了起點要素之后,要清楚要素之間的邏輯關系。這個東西轉到最后一定要產生出一個增強回路的效果,也就是有因就會有果,有果就會反過來增強因。
舉個例子,a推動b,有a就一定會產生b,a是b的原因,b是a的果。企業有了a,就會導出b,有了b就會導出c,有c就會導出d,最終回到a,形成閉環。當它越轉越快,中心點的價值就出來了。這個中心點叫業績增長。
找到一個互為因果的閉環,然后堅持不懈地推下去從而形成增強回路并最終實現質變,這就是飛輪效應。
3.案例:xx自行車
用一個案例分享飛輪效應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價值。
多年前,有家自行車公司找到我。這家企業是一個小眾品牌,體量不大,市場營銷費用非常少。企業創始人找我的初衷是不知道怎么做廣告。如果像普通公司那樣買平面媒體,走大眾流通渠道,錢投進去可能連個水花都泛不起來。
那么,有限的廣告費用應該推到哪里?最后我們沒有按照怎么做廣告去談,我教他畫了一個業績增長飛輪,最終他自己找到了答案。
如果你是這家企業的管理者、創始人,在有限的營銷費用、推廣費用時,你會把它花在哪?
這家自行車公司創始人是設計師出身,追求極致的用戶體驗,而且他覺得他的設計非常超前,很小眾。
這家自行車企業的業績增長飛輪第一步,公司的初衷是創造偉大的產品。
接下來,轉動業績增長飛輪。
如果這家企業能夠創造出一個非常偉大的、超前的產品,無論是從功能、外觀還是使用體驗上,這個產品一定會吸引一部分人,這部分人就是明星運動員。明星運動員喜歡超前的東西,他想要顯示自己的difference和special,所以明星運動員有可能使用它。
當明星運動員使用它之后,會激勵一部分業余愛好者。因為這部分業余愛好者是追星的,他們是社會當中一群小眾的人,同時也是時尚的風向標。
當文青因為明星運動員的帶動而買了這款車之后,越來越多打扮亮麗、光鮮的人騎著自行車飛奔在馬路、田野上,大眾消費者會被吸引,開始跟風。
當大眾消費者入局后,品牌影響力就慢慢建立起來。
當品牌影響力建立起來后,韭菜就會進來,掏錢買這個產品。
這個產品的定位很簡單。第一,高單價。它不跟普通產品競爭,高單價保證了高單位利潤。第二,不做渠道推廣。把節省的渠道推廣費以及高單價產生的高利潤投入研發,做出設計更超前,更加偉大的產品。
業績增長輪子開始轉起來,中心點的飛輪效應就產生了。
作為只有有限的市場和渠道推廣費用的企業CEO,你會把費用all in 在什么人身上?在這個案例當中很簡單,就是明星運動員。最后這家企業簽了幾個明星運動員,把所有錢全部砸在明星運動員上,實現了業績的飛速增長。
廣告無所謂效果好不好,無所謂有多少受眾,關鍵看誰是目標受眾,誰是你把錢砸進去之后可以幫助推動飛輪的要素。錢要花在刀刃上,花在能讓業績飛輪轉動的要素上。
三、畫好業績增長飛輪:
借助“機制”而非意愿
1.業績增長痛點
很多企業在經營上都遇到過一些增長痛點。
① 企業業績增長緩慢甚至停止增長
現在獲取新客的成本越來越高,居高不下,企業做一個虧一個。
② 產品同質化嚴重
你有的別人也有,別人有的你也有,大家在一個水平線上打轉。各個行業的產品同質化越來越嚴重。
③ 競爭越來越激烈
大多企業現在處于紅海,競爭越來越激烈,商業模式已經玩得都不能再玩,很難再想出新招。
2.案例:K12教育公司
在存在以上業績痛點的場景下,企業想搞業績增長,應該怎么做?
接下來用一個真實案例,告訴大家畫業績增長飛輪,對一個企業重啟業績增長飛輪,找出業績增長的機會是多么至關重要。
① 這家公司得了什么病
這家企業是騰訊七八年前投過的一家 K12 教育機構。剛開始企業發展很快,但4年之后這家企業的經營遇到了很大障礙,業績增長慢慢放緩。
當這家企業發現業績不增長后,馬上展開自救。他們最早做的是一對一外教課、口語課,之后,他們開設小班課、大班課、培優課、線下課,搞了一堆第二增長曲線的課,到最后還是不成功。
我在跟創始人訪談的過程中,總結出幾條他們覺得企業業績不增長的原因:外部競爭環境惡化、獲客成本增高、產品同質化嚴重,消費者口味和需求變高。
當企業創始人把業績不增長的原因歸結為以上幾條原因,這個企業基本沒救了,因為這些問題沒有是一個他能解決的。
獲客成本不會最高,只會越來越高。市場競爭不會最惡化,只會越來越惡化。
要想找出企業業績不增長的根因,并對癥下藥解決它,這不是一個兩個星期就能談清楚的問題。
我第一次入場輔導只有2天共創會,我要考慮如何在2天內設計出一套高效的咨詢服務和討論流程,以至于能借助管理工具找出業績不增長的根因。
最后想來想去,想到了一個牛逼的管理工具——畫業績增長飛輪。我們通過課前練習,收集數據,課中共創,找出這家企業業績不增長原因,然后畫業績增長飛輪,最終讓這家企業的業績增長重新回到了正軌。
② 無法轉動的輪子
飛輪的起點多種多樣,可以是用戶體驗、市場需求、產品,或者一種商業模式。
這家公司的飛輪起點是產品。三個聯合創始人眾口一詞告訴我,這家公司牛逼的起點是有10萬北美外教、有優質的輔導員。
接下來開始畫飛輪,要注意要素之間的邏輯關系和邏輯順序。
最早一對一的口語外教都是線下連鎖店的產品。回想10年前,我們到一家線下叫華爾街這樣洋名字的口語教育機構,如果店里有15個以上的白種人,一定會覺得這家店師資雄厚。
這家企業利用互聯網技術對接10萬北美外教,而且很多是美國的小學老師。他們利用這個產品,一炮打響了企業名聲。
有了海量的高質教師資源以及優質的輔導員服務,很快就收到第一波良好的用戶體驗。這個邏輯上沒有問題。因為產品牛逼有競爭力,用戶體驗就會好。
產品有了好的用戶體驗之后,實現價值變現是每個企業家的目標。這家公司當時立刻制定了兩個KPI。第一,短期內規模化,迅速占領市場。第二,追求利潤最大化。
在商言商,從良好的用戶體驗轉化成規模化和利潤最大化,這個邏輯也沒有問題。
這家K12 教育公司的意愿很好,但是組織能力開始跟不上。因為當公司的KPI 是規模化和利潤時,所有人都會把目光焦點放在新客上。因為這個產品的特性是低頻、高單價。用戶花3萬塊錢買一年的課,每個星期要消課,一年之內很難再去割第二遍韭菜。
大家思考一下,對新客獲取最有幫助的管理動作和營銷動作是什么?是10萬北美外教的質量和數量嗎?是優質的輔導員服務嗎?不是。這兩個產品對新客獲取理論上有幫助,但不夠簡單粗暴,效果不好。能夠吸引新客的方法一定是打廣告,價格戰促銷、免費試驗產品。
當公司所有人根據 KPI 驅動,把關注焦點放在廣告、價格、促銷上,業績輪子開始越轉越偏,轉到最后,中心點的增長做不出來,公司就開始出現問題。
業績增長飛輪的價值就在于此。當一個飛輪不能閉合,無法形成合力,當中的效能就不會被凝結,花出去的錢就跟打水漂一樣。這也是為什么他們做了大班課、小班課、培優課、線下課等無數第二增長曲線的產品,業績也無法增長的原因。
③ 閉合飛輪,讓業績增長飛輪轉起來
要讓業績增長飛輪重新轉動,就一定要讓輪子閉合起來。
仍然從產品開始,有10萬優質北美外教、很好的輔導員服務。有了牛逼的產品之后,用戶體驗會上升一個新臺階。當有了新的用戶體驗之后,首先要做的一個重大改變是調整公司KPI,重點關注用戶存留、口碑推薦和口碑營銷。
當公司所有人頭上懸著的KPI是用戶存留時,他們會把關注焦點放在老用戶身上,做一個留住一個,利用老用戶拉新客戶。而真正能夠促進老用戶存留的,是把10萬北美外教的數量和質量上升一個新臺階,把優質的輔導員服務做得更高端,更牛逼。
做了這一圈動作后,輪子開始第一次轉動,10萬北美外教數量、質量更加優質,輔導員服務體驗也更加好,用戶體驗繼續上升到一個新臺階。當用戶體驗上升到新臺階之后,用戶存留進一步增加,老用戶累積會越來越多,他們也更意愿把產品推薦給身邊的新用戶。
當老用戶越來越多,驅動業績增長之后,會有更多人把自己的effort花在10萬北美外教的數量、質量和優質的輔導員服務上。如此,輪子轉到最后就是業績增長。飛輪的價值就在于此。
3.業績增長因素
如何讓業績重新跑起來,這家公司就是一個絕佳例子。
我們注意看,這家公司業績增長輪的before和after。左邊跑不起來的原因在于輪子沒有閉環。輪子不閉環,就沒有增長。
右邊能重新跑起來,是因為輪子閉環了。它最大的改變在于:第一,改變了公司級的KPI設計;第二,我建議他們增加了團隊相信。
從開創咨詢公司,在國內推用戶經營飛輪以來,我最大的一個感悟是,與其說用戶經營是一種方法論,不如說它是選擇加方法論。
在國內,目前真正走“靠用戶經營驅動業績增長”這條路的公司非常少。大家不是不相信,而是不堅信。
過去30年,中國高速發展,是增量市場階段,真正好的營銷手段是渣男割韭菜。所謂渣男割韭菜,就是有市場新客紅利,只要通過一波營銷、廣告或者一個商業模式創新,就一定能騙來一堆妹子,收割完了之后不care了,因為市場上還有大量其他妹子可以騙。
企業過去不做用戶經營,是因為它太低效了。但紅利時代已經過去,增量市場的美夢不能再做。
進入存量市場之后,要想做業績增長賺錢,就要扎扎實實地做效能,而不是過度關注效率。
效率和效能,是管理學上的兩個名詞,有著天壤之別的含義。
效率,做一波廣告,業績增長“嗖”就上去了,這叫高效率。效能,是一定要創造價值,首先給用戶創造價值,其次是給企業創造價值。
過去中國企業家最期待的業績增長曲線是,做一波廣告,玩一個新花頭,業績就呼呼上去了。
今后業績增長最理想、最正確的曲線可能是短期內震蕩,長線始終保持上升。
存量市場階段,業績增長最應該期待、最現實的增長曲線是兩個詞。
第一,健康良性,做它一定要賺錢。
第二,持續長久。堅持長期主義,做正確的事,讓業績在長時間內實現指數級增長。
所有管理者都知道用戶重要,但國內企業家幾乎沒有人相信:扎扎實實地做用戶經營,做難而正確的事,做簡單的推輪子動作,最后推動企業的發展。
所以我強烈建議k12教育這家企業加了“團隊相信”,讓他們堅信做好用戶經營是能推動企業發展的。
團隊相信,就是在改變公司級KPI之后,很多團隊開始轉身看老用戶,這時很多人會意識到這種方式是有價值的,雖然增長不高效,但做一單就能賺到錢,業績增長也是細水長流。
對比新客的投資回報率和老用戶的投資回報率,一定是老用戶的投資回報率高。當輪子轉動到第三圈、第四圈,很多企業發現這種業績增長是能賺錢的,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去做推飛輪這個簡單的動作——關注10萬北美外教,關注服務流程。輪子越轉越快,最后產生質變,帶來業績增長。
從理論上看,這家企業賺到錢了,實際上也是賺到錢了。
整改之后,企業6個月之內的營業額還是下降的,因為它的產品是以年為單位的。在第一個復購周期到來之前,營業額掉了20%。真正的營業額增長是在第一個復購周期到來,也就是一年之后,第一年增長了40%,兩年增長了100%。
還有一些很可喜的細節改變,比如平均訂單金額、毛利率比競爭對手要高。毛利率高的原因是因為企業關注老用戶,回頭客比例在兩年時間內由35%-40%做到了將近65%。
每個人都知道老用戶的投資回報率高,但很少有人仔細算過老用戶和新客的投資回報率差。
做完這家公司的輔導之后,我們針對K12 教育算了老客和新客的投資回報率差,結果讓我們自己都深感震驚——回頭客的交易額是新客的2倍,回頭客的獲客成本只有新客的1/8。這意味著投在老用戶身上的每一分錢,其產生的回報率是新客的16倍之高。
4.業績增長邏輯
業績增長需要找到底層邏輯,這個底層邏輯就是做一件難而正確的簡單事情。
難而正確的事情,就是堅持不懈地做對用戶有價值的事,堅持不懈地推動用戶經營飛輪,讓它產生質變。這是在增量市場往存量市場轉變時,每個企業家都應該關注的焦點。
不要覺得成功的企業就一直成功,亞馬遜曾一度在創業5年之后差點毀掉。當時正是第一次互聯網泡沫危機,它的股價由50塊錢跌到2塊錢。
大家可以先思考,如果在行業前途未卜,看到很有商機,但是不知道怎么做,沒有人知道這個行業最終會發展成什么樣子時,突破創新、進入新賽道是不是一個非常有價值和正確的選擇?老路行不通,這時候創新,進入新賽道,這個思路本身沒有問題。
亞馬遜創始人杰夫·貝佐斯當時咨詢了一個管理學牛人,就是寫過《基業長青》和《從優秀到卓越》的吉姆·柯林斯。
他跟吉姆·柯林斯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我要創新,要破局,要進入新賽道,因為這個賽道我玩不下去了。
結果吉姆·柯林斯的第一句話就把他給打蒙了。吉姆·柯林斯說,請問你在你這個賽道玩了5年,你都沒玩出個名堂,不知道該怎么賺錢,你哪來的信心,當你進入到一個新賽道之后,你就一定能成功?
這句話打醒了貝佐斯,之后亞馬遜通過輸入業績增長飛輪模型,畫出了自己的飛輪,最終成就現在的帝國。
四、總結
用戶經營是一件人人都知道的正確的事,遺憾的是,很少有企業能堅持不懈地做到最后,因為他們都會犯一個錯誤——只講良好的意愿。
在用戶經營上,只有良好的意愿沒有用,扎扎實實地建立一套業績增長機制才是關鍵。
本文來源:公眾號 @筆記俠。中國新商業知識筆記共享社區,微信最具價值排行榜:職場榜第一、總榜前三。獨家筆記支持湖畔大學、混沌大學、青騰大學、高山大學、中歐創業營、京東商學院、北大國發院等頂尖商學院課程,BAT、TMD、小米、華為、網易等知名企業,丁磊、傅盛、李善友等知名人士,超過100萬企業決策及管理層都在看。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咨詢·服務